设为首页添加收藏

您好! 欢迎来到重庆天曜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微博
扫码关注官方微博
微信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电话:400-123-78798

您的位置: 主页 > 重庆天曜资讯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在今后的传统建筑保护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发布日期:2024-03-20 来源: 本站 阅读量(

建筑风格篇1

建筑风格 哥特建筑 中国建筑 造型

1 .建筑风格概述

任何与艺术相关的作品都有风格可言,有些是以历史背景来分类的,如巴洛克风格以及后现代风格等等;有些是以个人色彩来分类,如莱特风格或罗丹风格等等;也有些更细微的分法,是以创作者个人不同时期为基准,如画家毕加索的蓝色时期与粉红色时期等等。对风格的探讨,研究者一直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但大体上的共识为,风格是作品在外表形式上,利用共同的元素和固定的手法,而达成许多类似的组合。

建筑以其不同的艺术风格而被人们所认知。就世界范围的大文化圈的空间区域来划分,建筑有西方建筑风格、伊斯兰建筑风格、中国建筑风格、印度建筑风格和俄罗斯建筑风格等类型。就一个较小的地域范围而言,如较晚近的欧洲建筑,至少从中世纪晚期的哥特建筑,已可以分出法国风格、意大利风格、英国风格和尼德兰风格等地方性建筑的细微区别。在东亚文化圈中,中国风格、日本风格、朝鲜风格、东南亚风格又各不相同。仅以印度建筑而言,就有印度教建筑、印度佛教建筑及印度伊斯兰教建筑等风格上的差别。而传统中国建筑,不仅有民族的差异,如建筑、新疆建筑、西南少数民族建筑等,而且有北方建筑、江南建筑、岭南建筑和荆湘建筑等的区别。风格的另一种含义是把某个时代的重要文化标志、审美对象的美学效果等诸多因素集结在一个概念之中。我们说哥特风格、文艺复兴风格、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以及国内正在盛行的“欧陆风格住宅”等等,都把一定历史时期的主要的或大量的建筑物所显示的特征,用风格二字概括。这类“风格”的说法,可以是一种简单的年代问题,可以被认为是一套规范形式的应用,也可以专指某一时代的一种共同审美追求。

2 .西方建筑风格特征分析

在西方中世纪,先后经历了早期基督教建筑、罗马风格建筑、哥特建筑等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漫长的中世纪结束后,又先后出现了文艺复兴建筑、古典主义建筑、巴洛克建筑,还有以繁褥琐细而著称和洛可可建筑等不同风格。18 一19 世纪期间,一方面出现了专门复兴古老风格的建筑潮流,如希腊复兴建筑、罗马复兴建筑及哥特复兴建筑;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将各种建筑风格作标签式的拼贴处理的所谓折衷主义建筑风格。从时代风格来看,古希腊建筑具有宁静典雅的风格,它与同时期的雕刻一致,甚至可以说,古希腊建筑具有当代雕刻的风格。我们看到不同的希腊神庙,便感受到形式(造型)上的一种特定风格,因为它们不但具备了古典柱子、嵋梁、山墙、阶梯等共同元素,更因为这些共同元素是以一套建立在数字上的类似比例关系作为组合的手法,才使得它们得以成为一种建筑风格。哥特建筑具有神秘朦胧的风格,它也与同时期的雕塑、绘画一致,甚至可以说,哥特的雕塑、绘画具有当代建筑的风格。现代西方建筑强调体量对比,造型简洁,突出空间组织,也与当代的抽象雕塑、绘画,以至文学、音乐是一致的。具体来说,罗马式建筑的特征,一般是在窗、门和拱廓上广泛采用半圆形拱顶,以这种桶状拱顶和交叉拱顶作为内部支撑,可使建筑物牢固而美观。这种建筑艺术风格已被广泛用于桥梁、高架渠、大圆形竞技场以及凯旋门等建筑中。哥特式教堂保持了罗马式的十字形建筑平面,但它用尖的和斜脊的屋顶代替了罗马式的圆顶,在墙壁外面用大石柱加固墙壁,以承受斜脊屋的横推力。教堂内部是似框架式的结构柱,窗子占满了支柱间的整个面积,而支柱又全部由垂直线条组成,筋骨嶙峋,几乎没有墙面。哥特式建筑的外表形高而直尖,显得巍峨飞耸,直插云天,具有强烈的向上动势的特殊建筑风格。洛可可建筑不追求所谓的排场而求实惠,关心的是方便和舒适,精致的客厅和亲切的起居室代替了豪华的沙龙,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文艺复兴的建筑风格并没有简单地模仿或照搬希腊或罗马式样,它在建筑技术、规模和类型上以及建筑艺术手法上都有很大的发展,无论在建筑空间、建筑构件还是建筑外型装饰,都体现一种秩序,一种规律,一种统一的空间概念。这种建筑风格已被广泛应用于市政厅、行会大厦、广场与钟塔等建筑中。巴洛克建筑突破了欧洲古典的、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的常规,采取了双柱或三柱为一组的节奏不规则地跳动的形式,开间变化很大,突出垂直分划,墙面作为深色的壁案,有意造成反常出奇的新形式,并且喜欢大量地使用壁画和雕刻,常常将人体雕塑渗透到建筑中去,以显示富丽堂皇的形象。

3 .中国建筑风格特征分析

相对于西方的建筑形式而言,中国的建筑风格也为人所熟知。中国建筑最主要的部分是屋顶、柱梁和台基、而通常有几种主要的种类和组合方式,使不同的房屋在外表上有统一的风格。建筑既有不同的用途,它们给人的艺术感受也就各不相同,欣赏时应该加以区别。宫殿、寺观庄严神圣,犹如肃穆、缓慢的庙堂音乐;纪念性建筑物崇高、伟大,犹如气势磅礴的进行曲;园林建筑清新隽永,犹如行云流水的抒情小调;江南农村建筑青砖黑瓦白粉墙,犹如山歌村笛。能够听出不同的节奏旋律,品出不同的艺术韵味,方算是领略了我国各种古建筑的风情。

人们常说,汉魏质朴,隋唐豪放,两宋秀逸,萌清典丽。这些风格不但概括了当代的建筑风格特征,也适用于概括绘画、诗词、书法和工艺美术。至于地方的和民族的风格,更是建筑富有艺术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量现存的明清时期建筑,就可以明显地区分为北方、江南、岭南、西北、西南等地方风格,以及蒙、藏、回、维、壮、瑶、侗、黎等不同的民族风格;而这些各具特色的地方民族风格,它们表现出的气质、韵味,以及某些特有的装饰题材手法、构图比例式样,都与当地其它艺术一致。地方的和民族的艺术风格,是该地区、该民族人民审美心理结构的反映。这种心理结构是长时期生活实践,包括审美的和艺术创作实践的积累,具有相当牢固的传统性和保守性。图它们在各种艺术创作,以至整个生活的价值取向方面都要顽强地表现出来。另外,性格与建筑类型基本上是一致的。比如中国古代建筑,宫殿、坛庙、寺观、陵墓、住宅、商店、作坊,基本风格是一致的,形成统一风格的母题是相同的,但它们的性格有差异,这差异就在于另外一些母题不同,比如宫殿寺庙用琉璃瓦,而民居商店绝不会用;佛教寺院常有佛塔,没有佛塔的也有另外一些标志物(如影壁、牌坊、香炉、石碑等),绝不会与衙署府邸等世俗建筑混淆起来。现代建筑功能复杂,类型比古代要多,正是因为有一些非此莫属的功能性符号,才使得现代建筑也应该有很鲜明的性格。

4 .造型风格美的内涵

建筑艺术与其它艺术之间既有美学上的共性,也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它们都是以其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的,都是以其艺术性和思想性来感染人的。建筑造型利用建筑自身存在的某些规律,用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满足建筑的功能目的要求,综合反映建筑的空间处理、环境布局,构成完美的建筑形象。建筑的造型风格是人们在长期的建筑实践中自然形成的,由点、线、面等形式要素组成直观的形象。它是一种艺术观象,具有一定的特征。周建筑作为一个巨大的物质实体,它的造型给人以强烈的直观感受。任何建筑,只要它置立于大地之上,它就不可能是抽象的二次元“面”,也不可能是抽象的一次元的“线”,更不可能是抽象的零次元的“点”。它势必呈现出长、宽、高三度空间。如果构成了序列,它又渗人了第四度时间的因素。如果这些形式要素结合建筑实践具体运用,就可以成为完美的形式和美的风格。比如,美国现代建筑师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该建筑座落在美国匹茨堡市郊一个风景幽美的山润溪谷中。那里林木扶疏、山石峋嶙、泉水涂涂,建筑环境得天独厚。建筑本身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抽象的形式美法则,由竖直的烟囱、墙壁及水平的挑台等组成高低错落、纵横穿插的几何形体,对比十分强烈,并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作为一幢现代建筑,它不仅体现了“回归自然”的环境意识,而且展现了一种由简洁的点、线、面要素构成的、生动有趣、赏心悦目的造型美。“流水别墅”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建筑与环境的完美结合,说明了一切优秀建筑的造型美,都是综合了各种形式美法则浑然一体的。如果只有外立面的美而内部空间关系紊乱,或是本身比例不错而整体尺度失真,这样的建筑是不能给人以美感的。从建筑艺术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人类对造型风格美的追求留下了辉煌的成就。造型风格不仅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比如,古希腊建筑亲切明快的风格,反映了奴隶制城邦社会民主开朗的生活。古罗马建筑雄伟豪华的风格,则是奴隶主穷兵默武、骄奢淫逸的生活写照。中世纪哥特风格的基督教堂,以它们高耸的尖塔、超人的尺度和光怪的装饰,既显示出了教会的极端权力,又展现出市民力量的勃兴。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只要历史在前进,建筑造型风格的变化就不会停止。同样,其审美感受和社会生活的功能也将继续发挥作用。

5 .建筑风格反思

建筑风格是建筑艺术最敏感的一种现象,也是争论最大的一个课题。事实上,基于自然、功能、技术等物质因素而出现的形式,可以给建筑风格以重大影响,但最终形成风格特征的核心还是符号的鲜明性。一座最普通的楼房,即使是最平庸的建筑师使用最平庸的建筑处理手法,只要母题运用恰当,或母题的特征鲜明,也会赋予它一定的风格特征。比如,加几个玻璃亭子,就有中国风格;窗顶做成曲线尖拱形,就有伊斯兰风格;前面加一排西方古典柱式门廊,就有欧美风格;女儿墙加檐口饰带,就带有风格。又比如,布局对称、树木修剪,再加喷泉雕像,就有西方园林风格;布局曲折,亭廊委婉,再加假山曲水,便是中国园林风格。现代建筑否认建筑具有艺术风格,主张形成自然地由功能、技术产生。实际上没有一座建筑的形式是这样“自然地”产生的,它们总带有某些功能的风格特征,总有一些特殊的母题,哪怕是最“纯净”的一个钢架玻璃盒子式的建筑,它那大面积的玻璃并不是全部功能所需要的,它就是一个母题。这母题代表着现代结构、材料和技术的成就,因此它也不可能只是空前绝后的一座建筑,而是普遍存在的“现代”风格。

在建筑学术语中,“风格”是最被滥用的词汇之一。建筑的民族风格并不是靠主观臆造出来的。我们必须解放思想,从传统当中跳出来,接受新型的材料,充分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满足民族特色的习俗,这样,才可能呈现出民族气质的时代精神来。如果现在还老想着苏州园林、北京故宫等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那么只能说是守旧。因为红色柱子支着金黄瓦顶已不适合于这个时代了。笔者认为,一座城市不能硬逼出一种风格来,应该让它自然形成。中国古代建筑实行的是木结构体系,又要做到一定的跨度和良好的排水,所以采取“举”的办法,举出一个大屋顶。而我们现在可以运用现代技术作出百米的跨度,又何必硬搬出个大屋顶,用钢筋水泥把木椽子仿制得惟妙惟肖呢?再说,就是把一个完美无缺的大屋顶原封不动地搬到一个几十米高的建筑上去,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比例协调。由此可见,在追求建筑民族化时,不能只注重外部形态。密斯・ 凡・ 德罗曾强调:“只有当内部充满生活,外部才会有生命”。这说明了内部空间的重要性。建筑物主要是为人们所使用,功能上的实用性应首先考虑,其次才是艺术性。所以,我们应更多地探讨如何处理与我们更密切的内部空间,让内部空间决定外部形式,从而反映民族风格。

6 .结语

概而言之,一座建筑的风格,如同一件器物的装帧,赋予建筑以时空的归属,表述建筑以不同的特征,展示建筑以独特的性格,确定建筑以特定的身份,传达建筑所内蕴的情感。中国建筑师有着广阔的创作舞台,他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在创造有中国特色现代建筑的时代潮中奉献出更多更好的建筑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黄绳.《 建筑设计学》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 7~27

2. 潘谷西等.《 中国建筑史》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 128 ~143

建筑风格篇2

关键词:建筑设计;风格;系统性;时间;空间;纯度

1建筑设计风格的含义及特点

建筑设计是以人工环境为对象的设计活动,具体而言可以分为物质形态和意识形态两个方面。建筑设计的目的在于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要求,从而对人的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及工作环境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改造,达到使用功能的必需条件和视觉环境的美好享受,建筑设计可以提高空间的生理、心理环境质量。建筑设计风格,则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者一个人的建筑设计作品所表现的主要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风格虽然表现于形式,但风格具有艺术、文化、社会发展等深刻的内涵,从这一层含义来说,风格又不停留或等同于形式。一种风格或流派一旦形成,它又能积极或消极地转而影响文化、艺术以及诸多的社会因素,并不仅仅局限于作为一种形式表现和视觉上的感受。

2建筑设计风格的复杂性与研究意义

1)建筑设计风格属建筑设计的精神功能范畴,建筑设计史中不同艺术风格的产生、发展和变换,具有深刻的社会发展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并且往往与相关的空间造型设计的风格紧密结合,甚至与其他门类的艺术(绘画、音乐)和文学的风格息息相关,并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共同发展形成了人类文明的艺术史。建筑设计风格通常是与某一地域的人文因素和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又融入设计者个性心理体验,形成风格的外在和内在因素;然而,风格与上述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动态的、变化的、流动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的;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风格在突破自身局限、寻求各自发展道路的同时又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形成逐渐螺旋上升的生长轨迹。

2)纵观中外建筑设计史,各种设计风格层出不穷,无论是各地独具特色的传统风格,抑或放之四海皆准的现代风格,还是力求精神变革的后现代风格……你方唱罢我登场,令人目不暇接。作为设计者,对于建筑设计风格的清晰认识却是十分必要的,对于设计风格细分的定位研究缺失,建筑设计实践上艺术效果自然就会大打折;并不罕见的是提到中式,有人会忽略汉唐风格与明清风格之间的差异,论及欧风,也有人会无视南北欧之间的不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当务之急是解决建筑设计风格定位的问题―――正所谓“名不正,言不顺”;我们有必要从更加系统的角度认识建筑设计风格体系,理清建筑设计风格中的内在因素与文化脉络,从而更好地为设计创作服务,推动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

3风格的内在因素和认识维度建筑

设计来源于人类生活,建筑设计风格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建筑设计风格,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特点社会文化逐步积淀,最终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设计形式。一种典型风格的形式通常和当地的人文因素和地理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同时融入设计者的创作构思综合而成。所以每种典型的建筑设计风格都强烈反映地域特色与时代文化。传统建筑设计风格理论,往往主要以历史时期的划分作为风格分类的主要脉络,同时对于地域文化因素进行辅助说明,形成近乎一维(时间或历史)的建筑设计风格认识。更进一步,中国的前辈建筑教育家梁思成曾按照“古”“今”“中”“外”四种特征,把设计分为四个档次―――以“中而今”为上,次之“西而今”,再次“中而古”,以“西而古”为下;这种划分方法综合时空两种因素,清晰明了而长期为业内共识;显然,“古”与“今”为时间(历史)维度,“中”与“外”则为空间(地域)维度,对于建筑设计风格的认识无疑向前进了一步。系统认识建筑设计风格,不能一味的着眼于多变的形式,而应更多分析建筑设计风格背后的地域因素与时代因素,形成既有整体又有局部的系统性建筑设计风格认识。不妨将时间与空间作为建筑设计的风格认识的基本维度。同时,由于技术不断进步,表现手法日渐更新,加之设计者力图表现某种社会文化特征的尺度不同,显然不同的设计作品的社会文化特征典型程度也有所不同,我们不妨将这种风格明显性称其为纯度,显然,时间(历史),空间(地域)与纯度基本构成我们认识建筑设计风格的三个基本认识维度;藉此我们不仅能系统地认识风格体系,而且能为设计实践提供可遵循的理论指导。

4建筑设计风格系统的特征解读与分析

1)建筑设计风格系统的基本维度与含义分析。空间(地域)维―――人类文化有很强的地域联系(连续及差别),建筑设计风格也是如此,这种地域之间的联系构成建筑设计风格细分研究基础与基本认识维度。例如从地域角度研究:东亚―中国―华南―岭南的风格序列,从中探寻文化脉络与文化发展走向。不难看出,空间(地域)维度的连续性使其分布在风格系统的圆周之上,颇似简化的地理时区划分。时间(历史)维―――由于社会生活因素的变化,不同地域的建筑设计风格不断变化发展,依照自己的规律不断前行,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速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建筑设计风格的历史延续性,比如就中原地区而言,由于社会生活的延续性,建筑设计风格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现代社会的变化轨迹。显然,时间(历史)维由于其单向性使其呈直线与空间(地域)维平面正交。纯度维―――建筑设计风格系以特定某一地域某一时代的风格为典型蓝本(最纯粹的设计风格),比如明清苏式小木作风格,继而由于表现手法不同产生此风格特征明显程度不同的建筑设计作品,可视为风格纯度差异;这种差异的产生既与技术手段进步有关(比如以不锈钢代替木质的中式冰纹屏风),也与设计表现手法的突破有关(比如突破传统设计构图的对称性限制)。不难理解,通常所谓“现代中式”的“现代”是一个纯度的概念,而非时间(历史)的概念。显然,对于特定地域及历史时期的风格,设计作品的创造性和设计师的水平更多体现在对于既有风格纯度的把握上,比如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比之十分明清苏式风格设计,设计五成的明清苏式风格设计更难把握,也更有创造性和挑战性。至于通常所谓“现代风格”,因为简单几何形体为母题进行设计,这种风格实际上贯穿于整个建筑设计史中,几乎超越地域和时间界限,可以理解为不随时空变化而变化的风格,或者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简约主义风格,所以此“现代”其实也非“时间(历史)”概念,而是“纯度”概念,在建筑设计风格系中,“现代风格”几乎与时间轴重合。

2)建筑设计风格系的特征几何面。按照上述分析,建筑设计风格系为规则的柱状空间,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特征几何面深入认识其空间秩序,时间秩序与纯度秩序。其中,同空间(地域)面表现为过时间轴的半平面,此面上所有设计风格的地域特征相同,而时代特征和纯度特征(明显程度)则各不相同;同时间(历史)面表现为系列的水平圆形平面,此面上所有设计风格所处时代相同,而地域特征和纯度特征(明显程度)则各不相同;同纯度面表现为系列同心圆柱面,此面上所有设计风格纯度特征(明显程度)相同,而地域特征和时代特征则各不相同。

建筑风格篇3

中国与西方的建筑设计风格无论是在建筑造型还是建筑设计理念,无论是建筑材料的选择还是建筑所代表的精神内涵都有着明显差异。中国的建筑往往是建筑群,辉煌的皇宫宫殿群给人大气磅礴的感觉,视觉上容易让人感觉比较悠长。此外中国的建筑比较倾向人们的心理感受与领悟,带有很大的诗情画意感,我国古代园林的设计就是最好的例证,借助飞檐来传神,借助亭榭楼台来写意,不经意间给人一种恬淡自然之感,很像我国的山水田园诗。这种山水田园情节决定了中国建筑设计的隐蔽与绵延,带有一种含蓄美,越是曲径通幽越能展示高超的建筑设计能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的诗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有关。除了这些中国的建筑设计比较内向,有古代归隐文人的避世情结,因此布局设计上比较符合自得其乐与自我保护的心理需求,是对自然的崇拜的体现。再来说西方建筑设计,其喜欢展现独立性,空间感受很强烈,十分注重精确的比例与布局,因此给人一种精准与实在的感觉。西方建筑设计也有艺术的影子,但是更喜欢写实与模仿,体现为逼真的造型与精准的几何图案等,象征着宗教的庄严与肃穆。相对于中国建筑设计的含蓄西方的建筑设计风格趋向开放,大型的广场是开放的心态体现。与中国的自然崇拜不同,西方强调人定胜天,带有一种征服与扩张欲望,就像拿破仑一样,是进取精神的体现,因此其建筑设计也带有改造特色。中国的建筑设计比较强调含蓄性,而西方建筑设计时更强调外露与大胆的表达,向世界展示自己的个性,大胆而热烈。中西方建筑设计风格的不同其实是建筑文化差异的体现,是由不同国家长期形成的影响因素决定的,正是这种设计风格的差异才使得人类建筑界更加丰富多彩。

二、中国建筑设计风格受诗歌与书法影响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书法与诗歌作为两种艺术表达形式对我国的建筑设计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唐代诗人王维曾经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建筑中也包含着中国的诗书情节。我国古代的山水诗歌是对建筑风格影响比较大的诗歌流派,诗歌中所蕴含的山水田园思想闪耀着我国人民对山水的热爱与崇敬的光芒,因此在建筑设计风格上也自然有这种情感的流露,我国的苏州园林作为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集中展现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文人诗歌追求的风骨在建筑上就表现为建筑的空灵与别致,不同的园林景观摆设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受。我国古代诗歌寄情山水,中国古典园林就带有这种意象的表达,“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诗情画意的美让人怡然自得,我国现代建筑也比较追求这种闲逸的意志与情趣。除了受诗歌影响外,我国建筑设计风格还带有一定的书法影响痕迹,书法追求点线所带来的形体与结构美,无论是哪种书法都人们对多维空间的感受,我国建筑也是透过书法寻求灵感,通过书法的提案转承与形断神连来营造一种多维空间,借助书法遒劲的笔力来抒发心中的大气与磅礴,我国著名的长城就是很好的例子,长城绵延万里,巍峨壮观,这与我国书法中的笔断神连有相似的意境,书法点线所形成的多维空间就是长城的蜿蜒曲折。可以说深厚的诗歌传统与丰富的书法精髓成为影响我国建筑设计风格的两大主导。

三、西方建筑设计风格受宗教影响深远

对西方建筑设计风格影响最大的是宗教。在西方强调君权神授,注重神学,因此在建筑上也带有一定的神学崇拜色彩,这种对神的崇拜使其建筑上更倾向于追求完美与庄严肃穆,最好的例证就是西方教堂的设计,厚重的石块,独特的尖顶造型代表着对神对神秘宗教的追求,建筑工程十分巨大。此外西方人对宗教都有一种迷妄与狂热的情感,宗教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心中的信仰,不容亵渎,让人敬畏,因此在设计上往往建筑尺度比较大,色彩对比空间对比比较明显,色彩变幻丰富多姿,这样的设计能很好地契合人们狂热的心情,埃及的神庙、巴黎圣母院等都是鲜明的代表,高耸的顶部设计与敦厚的教堂主体,教堂内部绚丽的绘画与五彩的玻璃等都是宗教影响的表现。这种西方宗教理念更多的是一种理性的体现,要求扼杀人的天性与欲望,追求对神对宗教的完全臣服,建筑设计风格上带有一种庄严与肃穆性,这与我国的佛教寺院设计还是有明显区别,我国的宗教寺院设计都比较低矮,一般远离城区,无形之中代表着一种避世情怀,内部设计上也比较简单,不像西方设计的繁复与艳丽,简单朴素,追求天人合一。除了教堂西方的园林设计也带有宗教的影子,其写实性的雕刻技艺追求精准的几何图形,草坪的修剪也是恰当好处,十分整齐,与中国的曲径通幽完全不同,道路笔直,设计对称,是对神权崇拜的体现,也是神权威严不可侵犯的意思表达。可以说西方建筑设计更多的受宗教影响。

结束语

建筑风格篇4

关键词:维多利亚风格;新材料和新技术;文化底蕴

1维多利亚建筑

维多利亚风格是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1837~1901年)形成的艺术复辟的风格,它重新诠释了古典的意义,扬弃机械理性的美学,开始了人类生活中一种全新的对艺术价值的定义,这就是“维多利亚风格”。

对于19世纪这个政治、经济、社会皆飞速变化的时代来说,其最显著的结果就是富裕的中产阶级的剧增。财富的拥有及身份的提升唤起了中产阶级改变居住环境和室内装饰样式的意识,他们急于在住宅建筑上明确和标榜他们的成就。于是,以装饰为主的“维多利亚风格”应运而生。工业革命使得批量生产成为可能,那么“安样式”设计制造便成为一种方便、廉价、普遍的标准,这为喜欢对所有样式的装饰元素进行自由组合的维多利亚式风格带来了最简便的机会,并使之最终击败了其他各种样式。事实上,你很难对维多利亚样式进行准确的分类,它其实包括了各种装饰元素,样式的混合和没有明显样式基础的创新装饰的运用,是当时家具和其他用品设计的典型特征。

在建筑上,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历史上各种建筑式样的复兴在整个维多利亚时期形成一种风尚。哥特式复兴样式在英国首先备受推崇,新兴的富商、资产阶级渴望与贵族有同等的生活,他们对风格的准确性没有兴趣,因此经常随机地使用几种风格的元素:文艺复兴式、罗曼式、都铎式、伊丽莎白式或意大利风格。只是,维多利亚时期对这些风格的重新演绎并非只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加入了更多现代的元素,并运用了新的建筑材料,改进了原有的建造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原有风格进行了完善,是对多种风格所作的融合。毫无疑问,以当时英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影响,美国以及当时的英国的殖民地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印度等地也开始风行维多利亚风格。不一样的是,他们都采用了地方性的可利用材料和制作工艺,并按当地不同的气候条件来适时改造住宅的式样。例如,在美国,这个时期至少形成了八种不同的风格,如一开始的哥特复兴式和意大利风格,接下来的粘贴式风格,19世纪后期的美国安妮女王风格、理查德森罗曼式、屋顶风格和殖民复兴风格等,同时,埃及和东方特征也融入其中,这些风格在时间上相互重叠,没有特别明显的开始和结束,多数的住宅都是混合风格,个人化的演绎非常丰富。

2工业革命的发展对当时建筑的影响

工业革命的发展对当时建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信息交流的极大提高。当一个建筑商创造出一个新的样板时就很快传遍到各地,别的建筑商会将各种不同的风格揉和在一起产生独特的流派。另一方面是建筑材料生产的工业化,如拱形支架,栏杆的纺锤形立柱等等。油毡的应用也启于此阶段,房屋的装饰也开始应用不同的颜色,深色和鲜亮的颜色在十九世纪后期变为时尚。纹理漆的应用,大理石墙面,镀金装饰变为普遍。纺织品的工业化降低了成本使其在装饰材料中有了重要的地位。

维多利亚时期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使得物品的种类面目一新,胶合板、铁与黄铜管都能制造出简单而实用的物件,也适用于装饰设计,他们使得装饰变得丰富起来。大部分的维多利亚式的设计是装饰性的,家具采用曲线的形式,凸出的装饰和复杂雕饰的框架,用机器复制装饰细部。室内的家具既要舒适,又要显得华丽,垫子于木框匹配,倾向于厚和突出,有些褶皱和束卷,垫子里的弹簧用以支撑柔软而饱满的表面,带有精制而艳丽的编织图案是其外部覆盖材料的标准。这些家具都有大的尺度和过分的装饰,它是展示身份的象征。在维多利亚时期,装饰性的顶棚深受人们喜欢,大型住宅中的顶棚为石膏提供了大量的机会,石膏的玫瑰、圆形大浮雕从新古典的时代一直持续下来,在各种不同复兴风格中被广泛使用。精细的垂花、肋状物和花卉以及结彩。如同檐口的图案一样,都充分表现出他们的本质特征。浅浮雕广泛流行,它是一种压缩的轻质带有线脚的墙纸,用在平淡的顶棚上增加质感。墙纸也是特别流行的墙壁处理方式,可用在木墙板上或朴素的粉墙上,其图案也许是几何形的,花卉的,甚至风景,墙纸边缘设计一蛋箭或希腊线脚来收头,以创造出合适的构图。在一些朴素的住宅中,一般使用平松木地板,并用地毯覆盖,然后用蜂蜡和松脂对其分色和磨光,用小块不同着色的硬木铺设成几何图案,也是不错的选择。大厅通常采用有装饰的油彩的瓷砖,铺设成几何图案。花饰瓷砖提供了一个耐久且易清洗的表面,在过厅及浴室中都很流行,丰富的色彩和肌理市的地面色彩纷呈。紫色和黄色的主题在当时的美国卧室内非常流行。精致的联邦式大床、帝国式的装饰柜、顶上带有鹰图案的镜子,以及相对简单的窗帘和织物,都是早期美国维多利亚风格的典型特征。

18世纪的维多利亚风格是国际设计史上重要的一笔,对于中世纪哥特式风格的推崇和流行,使得设计表现上更多的体现了皇室的艺术需要。视觉设计上的矫揉造作,繁琐装饰,异国风气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3结语

不可否认,维多利亚风格带来的是视觉上的绝对华丽与分割取舍,人类对于自然和装饰的唯美体现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因此,在现代设计中,它不但没有消失,更有了新时代的发展。建筑是时代精神的物化,建筑艺术是根植于一定的文化土壤和文化背景中的,它物化了一个时期的思想和技术,也物化了一个时期的审美文化。古今中外的建筑艺术,无一不是和彼时代的文化精神一脉相承的。这些辉煌的建筑艺术,尤其是其背后所包含的精深的文化底蕴,对现代的建筑设计、审美教育,以及与美学相关的设计起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建筑风格篇5

关键词:新中式风格 住宅 建筑 文化

1 现代新中式风格住宅的发展概况

现代新中式风格住宅的发展不是否定西式住宅或是其他,更不是全盘照搬中国古典建筑,而是重在创新。所谓现代中式就是保持了传统建筑的精髓,又有效的融合了现代建筑元素和设计手法,改变传统建筑的功能使用,给予重新定位。建材的变化以及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内在因素引发新中式建筑形式的产生。就目前国内具有现代中式风格的项目多以低密度、低容积率高档别墅社区为主。一方面,别墅中的院落空间与传统民居建筑空间构成较为相似。另一方面,现代别墅生活模式与传统家族式人居模式有着较多的类同。然而,在住宅市场占有绝对比重的高层、小高层等产品领域,由于竖向叠加的居住模式与传统人居理想有着天壤之别,现代中式很难在他们中间有所发展提高。

2 现代建筑形式的传统表达

新中式风格的中国文化价值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传统人居的回归并不是建筑形体的复古或者简化后的传统符号。新中式建筑不在于有着大屋顶,也不在于建筑物的富丽堂皇,只要是能够将传统的人文价值和文化底蕴体现出来的设计,我们均能够去应用。新中式风格的建筑的精华也就在于使用当代的建筑形式以及观念去表达传统的人文价值以及文化内涵。因为高层建筑和传统的民居不仅在体形上,同时在空间上,两者都有着实质性的不同。因此,现代中式建筑只是通过简单的模仿传统建筑,紧紧可以做到形式上相似而已。所以,我们现在亟待处理的主要问题就是怎样将现代中式的高层建筑与传统的建筑达到“神似”。

3 大胆创新

创新,是所有产业的根本与动力。新中式风格住宅建筑,如何创新是值得思考、实践的。

从南北方、民族建筑中提取典型元素,并且进行全新的建构与重建。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或圆形(清代)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明代立柱通常为梭形。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为丁头拱)、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墙体基本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

宫殿建筑与徽派截然不同。不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形式上,它们都显示了皇家的尊严和富丽堂皇的气派,从而区别于其它类型的建筑。几千年来,历代封建王朝都非常重视修建象征帝王权威的皇宫,形成了完整的宫殿建筑体系。本课以明清故宫为代表,展示了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的特点及其反映的历史文化内涵。紫禁城宫殿在建筑布局上贯穿南北中轴线。故宫建筑大体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南为工作区,即前朝,也称外朝,北为生活区,即后寝,也称内廷。前朝是皇帝办理朝政大事、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以皇极殿(清代称太和殿,又称金銮殿)、中极殿(清代称中和殿)、建极殿(清代称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东西以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其中太和殿是宫城中等级最高、最为堂皇的建筑,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在这里举行盛大仪式或庆典,此时数千人“山呼万岁”,数百种礼器钟鼓齐鸣,极尽皇家气派。

内廷以乾清宫(皇帝卧室)、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西六宫(皇妃宫室),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皇帝的“三宫六院”,是皇帝平日处理日常政务及皇室居住、礼佛、读书和游玩的地方。坤宁宫后的御花园,是帝后游赏之处,园内建有亭阁、假山、花坛,还有钦安殿、养性斋,富有皇家苑囿特色。出御花园往北为玄武门(清代改称神武门),是故宫的北门。

故宫前朝后寝的所有建筑都沿南北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布局严整,东西对称,建筑精美,豪华壮观,封建等级礼制森严,气势博大雄伟,这一切都是为了突显专制皇权至高无上的权威。

满族的“口袋房”,又叫“斗室”,因其形如口袋和斗形而得名。一般是3间或5间,坐北朝南,房顶用草苫,周围墙多用土垒成。门大多开在东边,也有的中间开门,称“对面屋”。进门便是伙房,又称外屋,西侧或东西两侧为里屋,即卧室。卧室筑有南、北、西三面构成的火炕,这是满族卧室的最大特点。火炕又称“转圈炕”、“拐子炕”、“蔓字炕”等等,满语叫“土瓦”。一般南、北为在炕,东端接伙房炕灶,西炕是窄炕,下通烟道。按满族习俗,西炕上供着神圣的“窝撒库”?祖宗板,因此不要说堆积杂物,就连贵客至友也不能坐西炕。南炕温暖、向阳,一般由长辈居住;晚辈则住北炕。火炕既住人又取暖,深得满族群众喜爱。满族入关后,火炕在北方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推广。

满族的窗户分上、下两扇,高丽纸糊在窗户外面,糊之前,把盐水和酥油搅拌成的比较稀的糊状物喷在高丽纸上,这样就可以防止被雨浸湿。“窗户纸糊在外”这也是“东北三大怪”之一。烟囱,满语称“呼兰”,建在屋侧,高过屋檐数尺,通过孔道与炕相通。除用空心木外,烟囱多用土坯或砖砌成。满族房门多为两层,内为两扇门板,有木制插销,外为单扇花格门,外糊以纸。

以上是不同地域、不同设计思想、不同民族的中国建筑,在现代新中式风格住宅设计中,可以进行仔细研究,将各种设计元素、设计色彩、设计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且大胆使用“三大构成”“现代时尚思想”“低碳”等思想,运用设计在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

4 “诗情画意”的延续

中国人内心的“诗情画意”,是与生命同在的。以“诗情画意”为主导思想的自然风景式园林,在中国古建筑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独特风格之一。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是因地制宜、掘地造山,布置房屋、花、木,并利用环境,组织借景,构成富于自然情趣的园林。它是通过对大自然风景素材的概括和提炼,创造出的理想意境,是自然的再现,不是对自然的单纯模仿。它总是将玲珑小巧的建筑物巧妙地组织在山、水之间,使之每一景都有“诗情画意”,每一空间都有浪漫的情调。这种“诗情画意”一般都反映着主人和士大夫阶级的思想情调,以追求悠闲雅逸的意趣相标榜,同时也使中国古代园林的布局和若干具体作法具有山水画式的特殊风格,这正如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所说,“中国园林就是一幅立体的中国山水画,这就是中国园林最基本的特点。”这也是它与其他国家的自然风景式园林迥然不同的地方。此外,传统建筑形式、装饰、色彩,甚至于绘画、文字、雕刻和诗词等方面也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有着较大关系,通过它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某些特征。这就是如岳阳楼、黄鹤楼和滕王阁之类依文章、诗词名气而存的建筑,还有开封的金明池、清明上河园等依画而存的道理。深入地了解我国古代建筑的深刻的文化内涵,把握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是研究和设计、保护和抢救以及弘扬民族传统建筑的关键。

建筑风格篇6

徽州,地处皖南山区。其所处的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使其富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并形成了其特有的文化氛围。徽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文化,其涵盖内容之广,涉及理学、朴学、画派、戏曲、篆刻、建筑等诸多方面。其浓厚的地域特色在全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形成了一门地方学—“徽学”,与藏学和敦煌学被并列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三大地方显学。而在徽文化的众多流派中,建筑无疑是对其最好的传承,我们说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承载着文化,徽派建筑无论是布局、结构还是用材、装饰,都深切透露着古徽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内涵。唐宋以来,徽州形成了许多以姓氏命名的村落和街巷,这些村落和街巷既是聚族而居的写照,又是聚族而居的结果。传统意义上的古徽州就是一个典型的宗族区域社会,在建筑的选址与布局上,也是完全按照宗族族谱,枕山环水,以宗祠为中心而建,讲究的是一种尊卑有序的人伦次序,深刻体现了儒家的伦理道德价值观。明清时期,徽商雄起,富甲天下,衣锦还乡之后,大兴土木,建民居,修祠堂,筑牌坊,促进徽派建筑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我国古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

二、徽派建筑装饰元素的人文内涵

徽派建筑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乡土气息浓厚,依山傍水,粉墙黛瓦,集砖、木、石雕于一体,别具一格,是我国建筑艺术中的瑰宝,对于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徽州古村落古民居建筑体现出与天地万物和谐相通的观念,与人为善、利人睦邻的观念,协调统一的观念,实用与美观结合的观念,儒家文化教育观念等,这些都是徽派建筑特色之精华。例如,“马头墙”,俗称“封火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造型特色,曾有“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之说,是防火功能与建筑美学的完美结合;“天井”名曰“四水归堂”,是徽派建筑结构的一大特色,主要用于老宅的采光,下雨时水从四面流向中庭,不论是普通民居还是宗族的祠堂都广泛地应用,人们戏说是因徽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理造成的,也有人认为是上古穴居遗风;徽州“三雕”—木雕、石雕、砖雕,是徽州建筑的装饰艺术。木雕的精美构件,点缀于梁枋、华板、斗拱等或装饰于扇、勾栏、门罩等,起着承重负荷、隔离空间和美化环境的作用。砖雕为泥烧的艺术,多镶于门楼、门坊、影壁等处,有画龙点睛之功。石雕多用于亭、坊、桥、栏、台基、石狮等,坚固凝重,造型出神入化。徽州“三雕”充分表现出徽州建筑装饰的丰富性、艺术性、科学性。

三、徽派建筑的发展现状

传统徽派建筑以木结构为主,素面砖墙,青瓦覆顶,配以层层错落的马头墙,远远望去,整个建筑群高低错落,黑白相称,与周围的环境浑然一体,犹如画里的乡村,这其中蕴含着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而这美好的意境,似乎只存在于优美典雅的徽州古村落中。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新一代的年轻人所追求的是一种“快餐式文化”,舒适,便利,是他们选择居住环境的首要考虑条件,而传统的徽派古民居大多是高墙、深院、重门、窄窗,初次走进给人的感觉就是屋内阴暗,这不符合现代人的生活理念与生存需求。此外,当下社会人们更加注重的是效率与利益,传统徽派古民居结构复杂,在建筑选址、布局、风水、规模、功能上都有着严谨的讲究,现代城市寸土寸金,现代建筑功能至上,因此不可能达到传统徽派民居所追寻的那种“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更无法营造那种“身在世外桃源”的意境。1999年11月,安徽省黟县西递、宏村两处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传统风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们是徽派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两处古村落。然而时至今日,走进宏村,传统徽派建筑的古朴韵味早已不复存在,徒有外表,村落被大量现代元素充斥着,商业气氛浓重,很多古建筑因年久失修,保护力度不足,已变得破败不堪,我们所看到的更多的是翻新或者新建的徽派民居,是纯粹意义上的现代建筑,我们称之为“新徽派建筑”。这些“新徽派建筑”基本保留了传统徽派建筑的布局和外观,只是并没有从内在上继承徽派古建筑的意蕴,更有甚者,断章取义地采用一些徽派元素进行简单拼凑、组合。这种简单模仿势必会给徽派建筑的传承带来毁灭性的冲击。

四、徽派建筑风格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1.运用现代材料来表现传统徽派建筑元素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现代建筑技术和材料给人们营造了良好的居住空间,满足了现代人多样化的需求,因此,首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与材料来表现传统徽派建筑符号。例如,在建筑结构上,采用钢筋混凝土架构,取代传统的木石结构,柱多用浇制柱与预制柱,古建构件可水泥预制,模具成型;在装饰上,传统古建筑精雕细刻,装饰复杂,而且全部出自工匠之手,这样既费时又费力,最重要的是,现在这样的手艺基本失传,因此,我们可以采用玻璃钢雕塑各种模具,来制作那些造型复杂的雕饰。如此一来,古老的建筑形式便以一种现代化、简约化的形式呈现在眼前。

建筑风格篇7

关健词:哥特式建筑;巴洛克式建筑;发展;运用

中图分类号:J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4-000-01

一、哥特式建筑风格与巴洛克式建筑风格的主要内涵

哥德式建筑(英语:Gothicarchitecture),或译作歌德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建筑多以流畅的线条,瑰丽的图案,精致的雕刻等为主要设计手法,从而打造出一种颇受欢迎的建筑。哥特式风格是对罗马风格的继承直升的线形,体量急速升腾的动势,奇突的空间推移是其基本风格。哥特式风格窗饰喜用彩色玻璃镶嵌,色彩以蓝、深红、紫色为主,达到12色综合应用,斑斓富丽精巧迷幻。最富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俄罗斯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继承了罗曼式建筑的很多特点。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炫耀财富、追求新奇、趋向自然、赋予建筑实体和空间以动态为主要特征,打破建筑、雕刻和绘画的界限,使他们互相渗透,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从教堂到修道院,从宫殿到城堡,从别墅到花园,从皇家广场到公共建筑物,无一不体现出从地方传统和艺术家想象中汲取的各种风格的概貌。城市和建筑,常有一种庄严隆重、刚劲有力却又充满欢乐的兴致勃勃的气氛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主要代表为凡尔赛宫到圣保罗大教堂等

二、哥特式建筑风格与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在我国的历史发展

清朝年间由于天主教耶酥会文化顽强渗透,同时由于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国内主流文化的价值体系崩溃,国人通过洋务运动从西方文化中寻找文化填补支撑,我国建筑风格也参与了从传统向近代变化、过渡、演变的过程。哥特式建筑风格与巴洛克式建筑风格的建筑在清初期和中叶参与了这个演变过程,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建筑主要见于天主教堂,而巴洛克式建筑风格由于清朝皇帝乾隆皇帝的长春园西洋楼软定,同时因巴洛克式建筑风格追求新奇、趋向自然、赋予建筑实体和空间以动态的特征,见于公共建筑,礼堂、银行、洋式商店等。

(一)中国式的哥特式建筑

1.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建于1863年历时25年完成。2.上海徐家汇天主堂建于1905年历时5年完成。3.47济南洪家楼天主教堂建于1901年历时约5年完成。4.宁波江北天主教堂建于1872年。5.北京西什库教堂建于1703年6.天津望海楼教堂建于1869年7.武汉汉口古德寺建于1877年。

(二)中国式的巴洛克式建筑

1.长春园西洋楼建于初清及清中叶1747-1760乾隆命传意大利教士朗世宁、法国王致诚、蒋有仁设计建造。2.澳门大三巴教堂残迹建于1602年。3.上海董家渡天主教堂。4.北京瑞蚨祥绸布庄建于1900年。5.道外区红十字医院建于1916年。6.四川大邑刘式庄园。

由于鸦片战争的原因,国人追逐洋风风潮之下,同时采用自身易接受的精神文化,吸取其精华部分,融合近代的传统建筑技艺,约1910前后相继在上海、广州、哈尔滨、武汉等大城市,不同程度在商业建筑、银行掺入了巴洛克元素,同时造就了一批训练有素的建筑师。

哥特式建筑风格与巴洛克式建筑风格的建筑于约在17世纪传入我国,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逐步消失。

三、哥特式建筑风格与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在我国的当代的运用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房地产成为我国支柱产业,建筑风格的多元化,同时人们不断日益增加的物资文化需求,回望哥特式建筑和巴洛克式建筑风格的中世纪人文风貌,与当代科学逻辑的完美融合,随之也就产生了形成了独树一帜欧式风格的建筑,表达了一个当代历史时期的文化和艺术的最高水平。为人们提供了浪漫、华丽、高贵、情调、情趣的人文享受。

在全国各地都有欧式风格的公寓、别墅、商业楼、公共建筑。仅就杭州作为笔者熟悉的居住地来说明。

1.天阳云筑以法式宫廷园林为主调。2.擎天半岛纯石材干挂以下沉式水岸观景步道、哥特式亲水铁艺围栏、精致碎石铺地,重现英伦泰晤士河畔的水街风情。3.龙湖香醍溪岸托斯卡纳建筑建筑立面凹凸有致,由海外高级匠师纯手工完成外墙粉刷及文化石铺装。覆盖的暖黄色、质感丰厚的STUCCO(多纹理、多色彩的原浆型质感涂料)。4.钱江西溪和景建筑划分为基层、中部墙体及上部屋顶三部分,总体呈现典雅的建筑风格;石材立面:建筑外立面采用高档天然石材。5.九龙仓碧玺文艺复兴意大利风格,拥有全石材雕塑大气的地标大门――“凯旋门”,设计中还包含南北景观主轴广场、众乐园、四季花园三大主题景观区。6.玉榕庄英式联墅外立面多采用粗砖,高档石材,装饰性烟囱;法式联墅原版移植廊柱。

综上说述,不同程度融入了哥特式风格中的直升的线形及色彩以及巴洛克皇家园林艺术等元素的运用,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体现。

四、对于哥特式建筑风格与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在我国的当代的运用的进一步探讨和设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要有长远的目光,当今也要有利于百年后的富有特色的民居如国内的徽派建筑等。从地域、生态环境、建筑形态细节、绘画、雕塑与传统雕刻工艺完美结合的百年建筑。

1.天然生态环境:在农村的自然资源丰富区域。

2.形式:采用庄园式、组团式的高端园区形式。

3.建筑设计理念:不仅满足居住还将绘画、雕塑融合一体,表现当代人们生活的精神风貌,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精神建筑体。

4.同时又具有现代化、富有高科技含量的环保的建筑。

五、结束语

建筑风格篇8

【关键词】公共建筑;外立面改造;建筑风格

前言

城市公共建筑作为一个城市的形象,更作为人类的精神、物资文明产物,丰富了当时的文化内涵,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过较为重要的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公共建筑就显得越来越难以适应这个时代。因此就应该对其进行改造,让其更新,使之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审美习惯、文化环境、时代特征,让其泛发出新的生命力。对其进行改造时,由于其地位的特殊性,不能直接重建,所以就只能从其外立面着手,外立面的改造会影响建筑物的风格,所以改造建筑物的外立面时就需要分析建筑物的风格,根据分析再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

一、城市公共建筑

城市公共建筑作为城市的地方特色建筑物,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还为城市形象的构建做出了突出贡献,所以就需要对城市公共建筑进行分析,笔者根据大量调查分析发现,城市公共建筑主要有以下两类:

1、历史建筑物

这类建筑物建造年代比较久远,通常是受国家保护的文物建筑,这种建筑物通常代表了某一个历史阶段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因其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还是城市的一个地标性建筑。所以对这类建筑物进行改造时,就应该最大程度保持原建筑物的完整性,保证其建筑风格不受影响,对其进行改造时通常只是更新其建筑材料,修复其受损的部分。

2、旧建筑物

这类建筑物指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到现在的建筑物,这类建筑物已经存在数十年,建筑风格比较陈旧,而且由于其并不是文物建筑,所以未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从而导致这类建筑物的风格一直没有得到更新。但是这类建筑物的数量巨大,在城市建筑物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所以本文也着重研究对这种建筑物的更新与改造。

二、城市公共建筑外立面改造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我国的经济实力越来越雄厚,对旧建筑的改造也越来越频繁,从而使得既有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更丰富,外观越来越适应人们的审美习惯,使得建筑物也越来越环保,因此不论是相关政府部门,还是改造承建方都十分注意建筑物的更新工作。所以笔者在这种形势的基础下,就总结出以下两个方面的建筑物更新的重要意义。

(一)丰富当地文化内涵

通常旧建造物所具有的建筑风格、艺术形式都是当地特有的文化特征,代表了当地的地方特色,对旧建筑的更新可以使旧建造物已经破损的部分得到有效修理,还能提高其防火、防水的能力,使其所代表的文化内涵能得以保存的同时还给旧建筑物增加新的文化内涵。

(二)增加改造的经济效益

在对建筑物进行更新时可以采用新的技术和新的材料,让更新效率得到提高的同时,还减少对建筑物更新的投入,新材料还能增加建筑物的使用周期,建筑物使用周期长就使得建筑物提供更久的使用期限,从而增加其经济效益。

三、城市公共建筑外立面改造风格

任何一个建筑物的风格,都主要从其外观显现出来。外观就是整个建筑物的外立面,其中包括建筑物的屋顶、墙面、地面等外部结构。外立面的整体特征就是建筑物的风格,这种风格通常受到当时的经济、文化、政治、设计师的创作思路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就有多种建筑外立面风格。因此对建筑物的外立面进行改造时,就要根据其风格,采取相应的改造措施。

(一)古典风格

古典建筑的外立面主要由台基和屋顶以及屋身组成。台基是地基加上一定高度的台阶体,整体用石料和砖块构建,其中地基主要给整个建筑和台阶体提供支撑,而台阶体主要用于提高建筑物高度,扩大建筑的宽度。屋身建于台基之上,主要由木柱、木制斗拱、墙体、门、窗等构建构成。屋顶是古典建筑物的一大特色,屋顶有悬山顶、十字脊等许多形式。

古典建筑多使用木材料,所以建筑外立面整体结构宽大但较矮,宫廷建筑物通常借助石料地基提高建筑物的高度,整个建筑物呈现出精致而宽大的风格。在许多城市中古典风格的建筑主要是文物建筑和一些仿古建筑,对其进行更新时就必须保持其古典风格。

(二)现代建筑风格

现代建筑物的建筑风格通常借鉴于西方建筑物风格,如借鉴哥特式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风格。现代建筑的建筑风格形式多样,所以需要针对其特点进行外立面改造。改造时主要有两种思路:一是保持原有风格不变,只对其破损的部分进行修理,增加其防火的功能,即对其进行翻新;二是在其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形成新的建筑风格,使其更适应新时代的风格。

四、结束语

本文由对城市公共建筑物的外立面改造,主要从建筑物的种类、建筑外立面改造的意义、建筑外立面风格三方面对建筑的外立面改造进行了研究。文章得讨论已经结束,更多的研究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进行。

参考文献:

[1]胡北勋.公共建筑外立面装修审批依据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4)

[2]孙伯航.公共建筑的立面识别浅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55

[3]孙雷.对现代建筑立面装饰设计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4)

[4]王忠毅.非历史保护性公共建筑的立面改造[D].天津大学,2009

建筑风格篇9

关键词:传统建筑设计风格,当代建筑,影响

中图分类号: 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进一步体现创新性,我国的传统建筑资源十分丰富,建筑艺术也是源远流长。在建筑设计中,对传统建筑文化进行总结、归纳和拓展,立足传统建筑设计风格进行再创作,借鉴或继承传统建筑设计中存在的人文的、自然的典型代表要素对我国当代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传统建筑风格和文化的继承不是重复,而是对建筑内在的表现风格和表现形式进行理解和归纳,将其应用到现代建筑的内涵阐释中。

1、传统建筑设计对现代化建筑影响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深远,传统的建筑设计风格对现代化建筑的影响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传统建筑设计风格中木结构的应用。这一时期对传统建筑的设计风格和设计元素的继承更多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的继承,人们利用现代化设计手法在建筑物的屋顶造型、装饰细节、院落组合等对传统建筑设计风格的借鉴,使得20世纪初期的教会建筑体现出“中国式”特色。第二个时期为对传统建筑的固有式设计的继承和发扬。该阶段提倡对传统建筑的设计风格特征进行延续和发扬。这是有该时期的历史背景决定的。这一时期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此时,中国正接受者外来文化侵袭的阵痛。各种中西文化对抗严重的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观念。但是就“中国固有式”建筑而言,我国的第一代建筑师虽然接受了现代建筑理念,但是并没有完全摒弃中国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而是走上了继承传统建筑的道路。第三个时期为对传统建筑的民族形式的继承和发展。这个时期以“大屋顶”为特征的传统建筑设计风格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并在20世纪下半叶形成了一股高潮。如重庆西南人民大礼堂的设计就是仿效了清式古典建筑的设计风格,将民族形式继承下来,给人们一种气势磅礴的感官体验。

传统建筑设计风格对当代建筑的影响

通过对我国的传统建筑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规划布局的秩序和肌理。这个特点在我国的多种传统建筑中均有体现,如故宫、寺院、道观等,在这些传统的建筑中存在一种强烈的对称性、均衡性和程序性。二是建筑的群架构。纵观我国传统建筑设计的发展,其设计风格均脱离不了围绕一个中心组织而成的一个建筑群体系,经历的几千年的发展,这种建筑架构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根据实际环境、自然发展等得到了传承和发展。三是人合一设计理念。在我国的精神观念中讲求顺应自然,这种理念应用在建筑设计中就表现为建筑设计风格要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四是符号象征、细节装饰等在建筑中的应用。在我国古代,符号和装饰是体现身份、价值、文化等的主要形式,因而这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元素就自然而然的被应用到建筑设计中。

在当代的建筑中我们通过研究发现,随处可以看到传统建筑设计风格的影子,传统民居建筑大都是独立的院落设计,比如北京的四合院,分别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建立房屋,这种四合院在北京仍然有所保留。虽然当前我国的民居建筑由于受到位置以及居住面积的影响大都是楼房设计,但是楼房的外观设计和布局设计一定程度上收到了传统建筑布局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逐渐增加的独立式院落别墅,将传统建筑中的庭院设计逐渐引入到别墅布局设计中。传统建筑影响当今建筑最大的就是建筑的装饰方面,很多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中都有所体现,我国的园林建筑十分丰富,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和苏州的留园作为我国四大著名的园林建筑,其回廊,假山和流水的元素在当今的建筑中也有所体现,并且当今建筑很多设计者都逐渐考虑运用古典园林建筑元素进行装饰,不断提高建筑设计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建筑艺术的不断提高,在建筑设计中逐渐追求个性和创新,希望能够在众多的建筑中体现出新意,与众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城市的经济都有所发展,每一个地区逐渐建立了高楼大厦,原有的民居建筑受到一定的损坏,但是不同地区的建筑设计还是需要体现出一定的特色的,一些地区由于乡土意识比较强,难以割舍原有的民族特色,因此将这一元素融入到建筑设计中,这样就形成了众多的特色建筑。

3、如何更好地发挥传统建筑设计风格的作用

3.1提高现有建筑设计人员的素质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对于建筑设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逐渐提高,但是现有的设计人员由于缺少完善的工作经验,在设计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不足。建筑设计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作为设计人员需要掌握相关的建筑设计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掌握相应的经验。建筑设计讲求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作为建筑设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国内外建筑设计,只有多了解传统建筑设计原理,才能更好地将传统建筑设计元素融入其中。

3.2在建筑设计中体现创新性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作为建筑设计人员只有不断体现出建筑设计的创新性,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比如说我国奥运场馆水立方的建设就是综合了中国传统建筑中天圆地方,方形合院的设计理念,与鸟巢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阴与阳和乾与坤的东方特点。我国的传统建筑元素十分丰富,一些建筑都被完整保留,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中可以将传统建筑设计元素融入到建筑设计中,综合考虑建筑设计的地理位置,运用及风格,体现出建筑设计的创新性。建筑设计人员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创新意识,通过不断积累自己的经验,在当今建筑设计中体现出古代与现代的结合,体现建筑的价值。

3.3保护好传统建筑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逐渐发展,一些传统建筑逐渐遭到破坏,严重影响文化的传承。传统建筑中蕴含丰富的建筑文化以及民族特色,保护好传统建筑就是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在今后的传统建筑保护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一些破坏传统建筑的行为进行严惩,避免传统建筑的破坏,另外由于年久失修一些传统建筑逐渐破损,当地的政府部门需要增加相应的资金对传统建筑进行定期维护,更好地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3.4建筑设计中体现文化理念和民族特色

建筑设计与所处的地域以及民族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建筑的设计需要有丰富的内涵底蕴,如果建筑设计中仅仅有华丽的外表,缺少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设计理念,将难以体现出建筑的价值。因此在建筑设计中需要结合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以及当地的民族特色,设计和建设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民居建筑。雕刻艺术在我国十分重要的文化艺术之一,古代的一些民居的门窗上都会有一些雕刻装饰的花纹,其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有花鸟,人物和山水等等,类似雕刻艺术这样的文化艺术元素可以在建筑设计以及装饰中得到广泛地应用,这样可以充分展现出建筑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4、结语

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进一步体现创新性,我国的传统建筑资源十分丰富,建筑艺术也是源远流长。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中需要不断吸收和借鉴传统建筑文化元素,建筑设计需要结合传统文化元素,将传统建筑理念与现代建筑相结合不仅仅是建筑设计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发展传统文化的需要。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博大精深,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需要取其精华,提高建筑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建筑风格篇10

关键词:建筑风格 城市风貌 渭塘镇 风格控制 

 

建筑风格是指建筑物通过平面布置、立面形式、空间组织,结构方式形体、装饰、色彩以及建筑群体组织等多方面的处理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的艺术形象或艺术样式。对城市建筑风格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规划,有助于理清城市的发展脉络塑造城市整体的景观形象进而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给城市带来一系列的收益。 

 

1、建筑风格的古今之情 

 

哲学家赫勒认为:“这个世界来自于两种想象资源:历史想象和技术想象这样的两种想象是建筑创作的主要源泉也是建筑情感表达的主要方式。历史想象赋予建筑以意义技术想象则能够丰富建筑的语言城市建筑风格的引导在注重现在与面向未来的同时也应当适当地“怀旧”,在时代的连续中求变化。 

1.1 建筑风格的历史情结 

建筑风格孕育着城市的记忆,历史的想象则是使建筑得以产生意义及审美文化的蓄水池,是创作的源泉。在这里,“历史的”并不仅仅是时间意味上的含义,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解释思维的痕迹它包括民族的、地方的生活、行为、城市发展的事件以及信仰、习俗与真理等等。从许多的要素当中选择那些特别的事件构建设计的切入点并给予相关的解释,这是建筑设计“回应”历史的重要方式。 

从古至今,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变化从而形成了多样的建筑风格。历史想象能够使我们的城市在全球化的社会大背景中,找到自己的个性,恢复特色。我们需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开拓我们的视域,将现代社会的想象渗透到历史想象中去。 

1.2 建筑风格的现代情愫 

每一个时代的建筑风格与其它时代相比都有着不同的生存样式、品质和文化情境。“技术想象”是建筑风格得以创新的主要源泉。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革新带来了建筑艺术的多变风格及动态性的特征,但是很多建筑风格表现出了短暂性、暂时性以及主体的个性,并不能够成为永恒的经典。面对当今建筑形式的趋同现象,在技术的应用上可以结合生态的、人又的地区的历史的、经济的观点,进行特色处理从而推动建筑艺术的发展,真正做到“殊途同归”。 

 

2、渭塘建筑风格的定位 

 

苏州,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二千余年的历史积淀和江南水乡的濡染,赋予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它特有的城市风貌。渭塘,作为苏州北部相城区的副中心之一,在建筑风格和建筑形制上,融入了渭塘人民的智慧和汗水。体现出渭塘传统文化的古典风格建筑之藤,必将在渭塘未来的建筑生长中蔓延壮大。 

2.1 渭塘建筑风格的形成 

一个城市的风貌,反映出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它的自然风光,而更重要的是它与环境结合的人工创造的建筑物的形态和布局。人人都说苏州美、美在它的青山绿水,美在它的江南水乡的风采,美在它亲水环境的创造,是吴文化在建筑上具体的反映。 

渭塘,秉承了苏州在建筑风格上的特征。而营建出渭塘特有的街市、院宅、水巷、石桥、园林等各种建筑和环境,它们所拥有的样式、比例、尺度、材质、色彩、空间关系、虚实对比等建筑语和手法。进入近现代以来,新的功能、新的材料、新的结构,如何来表现“渭塘味”,规划师和建筑师们承受着巨大的来自继承传统和现代需要的双重压力。 

2.2 渭塘建筑风格的定位 

近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渭塘的规划和建筑设计事业。在设计中不断的思索着如何创造渭塘风格的建筑,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是既对立又统一,既矛盾又和谐的难题,是既平凡又伟大的工作。这些年来纵观渭塘乃至苏州的城市建筑,出现了许多很优秀的作品。有的很有性格,有的很有气氛,有的很有情调。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功能、新的材料、新的结构,新的理念交融,现代建筑气息也是我们所着重强调的。因此,我们将渭塘的建筑风格定位为“苏州风格,现代气息”。具体的做法如下: 

1.标志性建筑 

标志性建筑要着力凸现渭塘建筑特色。在很好的把握苏州建筑风格的基础上,结合渭塘的地方特色,延续传统文脉形成当地标志性建筑。(如中国珍珠城)在标志性建筑的设计上可以采用仿造、贴加、摘用、萃取、转化、再生、升华的多重手法。在某些重点地段的设计上,可以适当加高建筑高度,来实现标志建筑的全局控制性。

2.一般公共建筑 

一般公共建筑要各具特色,但风格统一。既保持建筑形式的多样性,又在全局上力求做到统一的风格。在建筑设计上,可以考虑样式、比例、尺度、材质、色彩、空间关系、虚实对比等建筑语和手法的运用统一;而具体功能和细部处理上,可以各具特色。在材料选取上,建议公共建筑采用石材贴面,体现建筑的稳重和厚实感。 

3.住宅建筑 

住宅建筑的设计上,要以苏州传统建筑风格为基础,添加现代建筑符号、语言,形成有渭塘现代气息的建筑风格。住宅建筑是一个城市建筑的主体部分,它的建筑风格关系到城市建筑风格的整体印象。在住宅建筑的色彩方面,主要控制为黑白两种基调,以体现苏州城市粉墙黛瓦的传统特色。 

4.内部商业建筑 

内部商业建筑的设计上,不但要考虑建筑风格的统一和协调,建筑空间的塑造也是一个考虑的重点。在建筑处理上,可以考虑“化大为小”的做法,使建筑显得灵巧而不拥塞,统一而又有变化,丰富而又不繁复,照顾到任何道路转角处的几个方向的造型景观。 

5.沿河水巷建筑 

在沿河水巷建筑的处理上,要着重考虑滨水建筑界面的统一性和变化性。小桥、流水、河渠纵横的水乡环境,朴素、淡雅的粉墙黛瓦的渭塘民居,为沿河水巷建筑的建筑风格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本底素材。 

在传统与创新,在民族化、地方性和现代化的争论与彷徨中的建筑界里,吹起了一缕清新的和风,我们要为之欢呼、鼓舞。塑造苏州风格,现代气息的新渭塘建筑风格,使渭塘这片美丽的土地永葆青春。 

 

3、渭塘建筑风格的控制规划构想 



本文由重庆天曜建筑科技提供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