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添加收藏

您好! 欢迎来到重庆天曜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微博
扫码关注官方微博
微信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电话:400-123-78798

您的位置: 主页 > 重庆天曜资讯 > 技术资讯
技术资讯

设计中注意入口、门厅、餐厅、交往空间、游戏空间及其环境的创造

发布日期:2024-01-15 来源: 本站 阅读量(


几十年间,学习已变得日益丰富,科技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新的学习方式,以及支持这些方式的工具;学生也正在寻求更具合作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体验 ;跨学科研究的需求正在激发新的学术关系与互动;就学习行为而言,教室已经不再是学习的主要场所。

教室的边界正在消融,随着教学法转向以协同为导向和以课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学习活动更加强调在传统教室以外的场所开展。非正式学习空间的运用变得更加重要,利于小组讨论与课题研究的课堂布局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当下,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教育教学的变革等都在一步步推动着传统学校建筑发生转变。


以PST为框架的学习空间设计建设模式,在全球很多地方已经成为一种可靠、低价的设计规划方式,从而被广泛地运用到学校设计中。

教学法—空间—技术框架(Pedagogy-Space-Technology, PST)是由昆士兰大学教授D. Radcliffe于2009年基于下一代学习空间项目( NGLS)提出的,PST包含了“教学法”“空间”“技术”三个要素。

其中,教学法为技术与学习空间相结合提供了行动指南,学习空间促进了教学法并使信息技术手段内嵌于其中,而信息技术反过来增强了教学法的效果,拓展了学习空间的范围,所以教学法、学习空间和技术三者是相互补充的关系。

随着技术、教学、知识的发展,学生的学习特点发生了变化,教室已经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学生建构内容成为知识的主要形式,这些变化促使学校进行学习空间再设计。

再设计的学习空间与以往的教室最突出的区别在于遵循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力求学习空间通过学生的协作、互动、讨论等活动促进其主动学习(Active Learning),通过构建支持学习空间的途径支持学生的协作学习。


新型学校建筑的“新”特征


1、具有满足各种学习活动开展的学习空间
这种教学体系是以适应学生的爱好、兴趣、特点,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新型学校的学习环境中配备有教材、教具甚至连计算机这样的设备也可供学生随时方便的使用。也就是说,在日常活动中,校舍环境具有到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

设计上,空间的连续与贯通相当重要;


学习方法上,学习小组可大可小,与之相对应学习空间大小划分的灵活性尤为重要,而且对大小空间的转化速度要求顺畅,这就是开放空间、灵活空间在新型学习中出现的必然性或必要性的结果。在开放、灵活空间中创造相对安静、坦然学习的个人学习领域的学习角是常见的做法。


另外与一起上课的传统形式相比较,新型学校中个人的走动明显增加,为此,除了相应地增加活动面积外,增强室内材料的吸声性能亦很重要。

2、创造具有生活情趣的学校环境
传统的学校建筑是站在“教育者”施教的立场上建立起来的,无论是空间构成、场所大小及室内外的一切设施,优先考虑到老师展开教育活动之需。新的学校建筑是为满足“学习者”展开学习活动创造的环境,从时间上讲,学生整天或者终年生活在学校环境中。学生在校期间除正常学习行为外,休息、游戏、交往等都是正常的活动内容,而且这些活动对学生的成长及未来生活都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把学校作为具有生活情趣的环境进行设计处理,是新型学校建筑构思的一个重要方面。设计中注意入口、门厅、餐厅、交往空间、游戏空间及其环境的创造,并使其具有浓厚的生活情趣,把这些看得与教室同等重要。


3、面向社区开放的场所
传统的学校:面向成人教育、夜校、培训班等开放。学校站在施教者立场上,把多余的校舍或空闲的空间、场所借与地区使用者,以提高校舍及设施的利用率。

新型学校:希望学校与社区互成一体, 如同新型学校变“教育”场所为“学习”场所一样,面向社区“学习者”开放,把那些以学习为目的的社区居民与学生放在同等地位,学校不单是为在校学生的专用领地,凡是希望参与学校学习的社区成员像在校生一样参与学习活动,对在校学生而言,社区也是学校的一部分。

(1)与社区互动的开放式小学校的定义
将学校设施向家庭和社区开放,将原来封闭的学校变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学校积极为家庭和社区服务,同时学校也可广泛利用家庭和社会的学习资源。

学校成为学习型社区的学习中心,成为社区成员的再教育场所。

同时,除了向地区 “学习者”开放以外,新学校还应成为社区文化交流、福利及体育活动的据点,成为增强地区凝聚力的核心。

学校向社区开放,本身对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增强家长与孩子的相互理解都将起到有益的作用。

(2)与社区互动的小学校建筑设计方法
①设计的过程:教师、学生、社区成员参与设计
学校的功能已不仅仅局限于为在校学生提供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还为当地的社区成员提供业余教育的功能。就要求这些学校的部分或公用建筑空间具备多功能的特点。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师有必要和投资方、教师、学生及社区成员共同参与到设计的过程中来。

②整体平面布局的开放性探讨——安全性考虑及与社区有效的通达
选址:开放式的小学校的设计从总平面设计就应该考虑在社区中的位置及对社区的影响;

整体布局:还要考虑哪些设施可以向社区开放,及这些设施对总平面布局产生的影响,应该尽可能的满足开放的需要及相应的便于学校的管理,而不干扰正常的教学活动。

安全问题:成为当今学校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校园的总体规划中,既要体现开放的思想,满足孩子们活泼开放的天性以及社区的使用要求;还要兼顾安全措施,这给校园规划提出新的要求。

③小学校的建筑设计应考虑如何配合学校的管理
学校建筑要实现与社区资源共享,必须考虑到建筑设计应为管理提供方便。开放的经营管理模式需要与之对应的建筑设计模式。例如公共用房靠近社区设罝,设立专供社区及家长的出入口及家长办公室等。

综上所述,向社区开放的小学校的空间层次依次分为:城市——社区——街巷——小学校校园—— 教室。小学校的规划要考虑社区居民的行为活动规范,使社区居民、儿童的使用互不干扰。


4、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学校建筑的性能
近年来,智能化学校的研究与实践成了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追求“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开放式教学”,“学校环境生活化” 为目标的新型学校,只有使学校达到智能化,才能最终达到理想的信息化时代的学校标准。


5、注重绿色环保,强调可持续
随着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这个时代关注的主题之一,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的融合环境教育和关注建筑内外环境质量的绿色建筑逐渐成为我国学校建筑发展的新趋势。

校园绿色建筑设计8个要点


1、确保学生生命健康
采用绿色建筑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尽量减少空气污染和其他污染对学生身体造成的伤害。所以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建筑材料需要使用无毒材料。

2、降低能源消耗
(1)减少运输消耗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要考虑到建筑材料自身的能源消耗,保证建筑材料的合理应用,实现节能的目的。

(2)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建筑过程中减少能源消耗,有利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发展,所以,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减少建筑能耗控制对建筑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3、资源的合理利用
(1)清洁能源利用
清洁能源主要指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因为他们本身都属于环保能源。比如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屋顶建筑设计要充分利用太阳能,可以采用太阳能光电屋顶、太阳能电力墙及太阳能玻璃等。

(2)材料的循环利用
我国很多学校的建筑历史悠久,但是很多老旧建筑并不一定是环保绿色建筑。所以,改造或者新建校园建筑就需要考虑到绿色建筑设计。合理利用建筑资源,在新建建筑中要提高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减少能源浪费及建筑废弃物排放,这也是绿色建筑设计的主要方面。

4、重视建筑的整体设计
对于绿色建筑设计来说,整体性设计对建筑的质量和使用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绿色建筑投入的人力、物理资源的合理性。所以,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时候,要从建筑整体上出发,对当地气候、经济、人文环境进行综合考察,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统筹规划,进一步提高绿色建筑的整体效果,致使能够与整个校园融为一体。

5、绿色建筑要因地制宜
在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到当地的客观环境和人文特点,这也是绿色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通常情况下,各个地区的绿色建筑都要考虑到气候条件、日照天数、风向、将水等因素,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才能保证建筑满足学生及教师的各种实际需求,同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6、尊重基地的环境条件
为了确保建筑的经济性、舒适性、安全性及其便利性,进行建筑的设计规划过程中,应当使环境概念贯穿于设计的整个过程,以建筑自然生态环境因素、地域人文特征为依据,将相关气候条件、水资源、土地使用情况、交通及其基建设施条件、能源系统、地域人文环境等信息列入建筑的设计和规划过程中,尽有机结合绿色建筑、自然生态和人文因素,进一步提高居民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及材料的使用率。

7、增加建筑的使用时间
首先要选用耐久性材料,延长建筑使用寿命。设计中选用耐久性较好的建材,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最好做到建筑材料的使用寿命与建筑同步,减少材料的更换、维护,从而节约费用。其次,采用灵活多适的设计手法,结合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来调整设计方案。

8、满足经济合适性原则
从生态发展的长远意义上看,绿色建筑不仅可以降低能源、资源的消耗,还可以降低建筑投资的成本,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绿色建筑设计可以降低后期的维护费用和改造费用,所以它对我国建筑事业的整体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语


重新设计学校,应对未来社会的复杂挑战,已经成为国际共识。关于“未来学校”,2017年10月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发布《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描绘了“未来学校”的特征:
绿色、智能和泛在互联的基础设施;
集成、智慧、因变的新学习场景;
灵巧学习及创新的赋能场;
开放融合的学习生态;
创新的知识和信息网络拓扑结构;
人工智能融合的教师-课程智慧系统;

2020年1月《中国未来学校 2.0 创新计划》发布,其中在“创建面向未来的学习空间”中指出:
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打破传统的工厂式教室布局,满足教师的多样化教学需要,探索空间、课程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把单调乏味的学校建筑打造成温馨宜人的育人环境。通过开展教室布局创新、非正式学习区、绿色学校建筑等方面的实践探索,扩展学校的公共空间,打造开放、灵活、绿色、富有活力的未来学习空间,提升社会情感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未来将迎来灵巧教育时代,学校也将顺应这一趋势,变得开放、灵活、绿色和高度智能化。


本文由重庆天曜建筑科技提供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