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添加收藏

您好! 欢迎来到重庆天曜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微博
扫码关注官方微博
微信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电话:400-123-78798

您的位置: 主页 > 重庆天曜资讯
重庆天曜资讯

这种影响了后来意大利和一些其他地方的学院模式使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从手工业行会中脱离出来

发布日期:2024-01-07 来源: 本站 阅读量(

建筑艺术的概念篇1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建筑装饰;本体性装饰;附加性装饰;实用;审美;精神内涵

装饰的概念至今仍被大众所混淆,分不清装修、装饰及装潢的区别,至于原因,大多是因为从古至今,装饰的概念一直被混淆于建筑装修的概念之内。这样理解虽有出入但也有其原因:中国早期的装饰即是由建筑装修艺术的发展而起源的,早期的装饰就是单纯的建筑装修工程中的细部美化作业,20世纪80年代,“装饰装修”这一词汇大热,其涉及的范围仍然更多的强调装修工程、装饰技术、施工步骤,从而使得装饰与装修的概念一直混淆不清。装饰与装修固然紧密结合,但从艺术性角度来看,但又有着完全不同的内涵和标准。装饰在早期属于建筑装饰,其后期的发展中又细分表现在独立的工艺品装饰和环境艺术装饰的范畴。那么,要想了解装饰艺术就要首先分析建筑装饰的概念定义和发展过程。关于建筑装饰,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其定义:建筑装饰,是依附于建筑形式而创作的装饰构件,包括建筑本体的内部与外部装饰,是具有实用性、审美性,反应当代社会文化内涵的建筑艺术活动。

关于建筑本体的内部与外部装饰,由于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设计艺术的分工细致,导致建筑装饰的内部设计与建筑装饰的外部设计的可以分开进行。有的观念人认为建筑装饰,顾名思义,建筑在前,装饰在后,是在建筑之后附加的东西,目的是增加建筑的美感。这种说法将建筑装饰脱离于建筑,认为建筑装饰是附加性装饰,其则不然。建筑装饰应该是依附于建筑物的具体构件,建筑装饰是在其实用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建筑构件来装饰美化的过程,建筑装饰与建筑有着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特性,具有建筑本体性装饰的基本特征。

早期的建筑装饰的概念,在传统建筑理论没有具体的记载,只在《营造法式》中有相近于“装修”的概念。由此可见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建筑装饰虽然存在但始终没有理论和书籍,一般都是匠人们师徒相传而传承下来的。直至现代,建筑装饰的概念也是相当的模糊,将“建筑装饰”与“建筑装修”相混淆。中国古建筑装饰的内容包括斗拱、梁柱、梁架、吻兽、悬鱼、屋脊、门窗棱、彩画和雀替等等,早期的这些建筑装饰都是由于建筑构件本体的装饰需求而起源和发展的,发展到后期,由于装饰材料和装修技术的改进,部分装饰构件可以脱离其构件本体变为附加性装饰,附加性装饰因为脱离建筑本体的构件而少了实用性,但因此也更多具备表现力和自由性,这样一来对附加性建筑装饰的发展有利有弊:一是容易过分追求雍容富贵而被堆积和重复;二是容易出于节约成本而被节省和忽略。这种现象在西方建筑装饰上很明显的表现出来,有极其繁复的古典建筑装饰和极端简洁的现代无装饰建筑,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有着极其理性的发展轨迹,这大多归功于儒家思想的渗透和影响。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充分尊崇着儒家礼教的文化思想,建筑上的任何装饰也都有“礼”有“序”,礼,即礼制,序,即等级秩序。这在《营造法式》中有充分的体现,北京城作为所在,各式建筑就直接受到礼制的明确规定和限制:大门尺寸、花园大小、院墙高低、瓦件颜色、脊饰大小、房屋几间都有明细的规定。从紫禁城各个宫殿的功能和规模大小,从亲王府制到亲王世子府制、贝勒府制、贝子府制的尊贵等级,从官员职位高低级别,其宅邸建筑都有很明细的礼制规定。其宫殿按主次在脊饰大小、施以龙凤、瓦件颜色、基高几尺等等都有规定,其王府按尊贵在正门几间、启门几数、正殿几间、基高几尺、瓦件颜色、压脊几种、门钉数量上都有区别,其官宅按级别在大门颜色、正屋几间、基高几尺、柱上颜色等等也都有很严格的规定。可以这么说,最早的建筑装饰便是当时封建社会的精神载体,反映着阶级地位、等级观念、伦理道德和审美意识。

从中国古建筑装饰到中国近现代建筑装饰,中国建筑装饰的发展经历了这样几个时期。先说中国早期的古建筑装饰:汉武帝以前,城市建设、建筑技术和艺术高度发展,建筑装饰也非常奢侈繁复;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的“节俭”主义开始占主导思想,颁布了法规以节制建筑装饰的繁复和浪费,这样一来,有限的装饰便有效地与构件相结合,建筑本体性装饰多于附加性装饰,使得建筑装饰沿着一条合理的道路发展。之后便是中国近现代的建筑装饰:19世纪20年代之前,以模仿西洋建筑的“洋风”时期为主流,这时期大部分的建筑纯粹以西方建筑的风格为主导因素,其装饰内容只注重其外型模仿而不深究其装饰内涵的建筑多些;19实际20年代之后,由于爱国情怀开始表现出对“民族形式”的追求,初步的表现在新古典主义的建筑装饰手法,建筑装饰总体具有一定照搬和不合理的因素,可以说是单纯的民族文化与西洋现代建筑的叠加;19世纪50-70年代,开始出现新古典主义装饰和现代主义式建筑装饰,其建立在对传统建筑装饰的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的再创作,以及现代主义的建筑装饰中民族形式的简化设计,比如脊饰上的龙吻在这个时期被再设计出和平鸽的形象出现在房脊上;80年代之后,出现了新古典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多元化建筑装饰,将其古典装饰做出简化和革新,将具有深远文化内涵的民族装饰进行更随意的简化设计,轻松地用建筑装饰来体现中国现代文化涵义。

与此同时,中国建筑装饰的这些发展历程,与中国人民当时的社会环境、民族文化、经济基础、审美追求是密切相关的。由于时代的发展,建筑装饰由早期封建统治所规定的礼制和封建文化为依据,逐渐转变到由现代经济技术和审美取向为依据。古建筑装饰大多为了表达人们的信仰和愿望,比如平安吉祥、防火辟邪的祈愿;到了现代,建筑装饰更加需要体现出一个城市特色、地域特征、中国特色,并且需要结合环境、注重生态。由此可见,建筑装饰大多是为了表达人们的精神内涵和信仰而存在的,以及体现一个时代的民族文化和一定的国家实力。如果说建筑文化是有目的、有选择地成长着的,那么建筑装饰也同样应该是有方向、有选择地发展着。

所以,如果看待和评价建筑装饰,一定要根据当代的工艺技术、经济基础、社会文化、审美意识等等这些社会环境来分析。同样,中国建筑装饰的发展也应该在深刻研究其传统建筑装饰文化的基础上,表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建筑装饰艺术,同时钻研进取装饰工艺技术的进步,以最合理的经济成本作为支撑,来表达当代人们或设计师个性上的精神寄托。

参考文献:

建筑艺术的概念篇2

由于建筑材料限定了建筑构造和建筑风格以及施工工艺。目前的建筑材料存在很多缺陷,所以这些缺陷必须改进,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概念;建筑;优点

新概念房屋建筑提倡应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坚固抗震的建筑结构,合理便捷的施工方法,塑造美观的建筑艺术风格。

由于建筑材料限定了建筑构造和建筑风格以及施工工艺。目前的建筑材料存在很多缺陷,所以这些缺陷必须改进,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新概念建筑材料主要特点应具有环保、节能、轻体、高强、抗震、保温(隔热)、隔声、施工便捷等。

1 新概念建筑的材料

新概念建筑材料主要包括:

墙体,抗震保温外墙、太阳能蓄热流通型外墙、内隔墙、热水采暖内墙、管道井墙、艺术装饰内墙和外墙,可移动墙等。

地面,组合式复合混凝土热水地热板块。

屋面,非金属组合式防水保温屋面板、太阳能蓄热流通型屋面板。

穹顶,非金属组合式无机防水保温穹顶、有机防水保温穹顶。

水落管,非金属无机防水艺术水落管。

带有挂点的干挂式无机人造石墙面砖。

无机有机复合式高绝缘箱式变电站壳体,地面型、下沉型。

2 新概念建筑材料的技术创新点

2.1 墙体、采用插接、焊接和螺栓连接相结合。取代了传统的砌筑方法。使墙体施工全过程无水作业。

2.1.1 首先本墙体中运用了增强韧性特点,即墙体中增加了配筋。传统的砖和砌块中是没有配筋的,是属于脆性材料,只是在施工时放入一些拉结筋来达到抗震的效果,施工很麻烦。抗震效果不理想。新型墙体中的配筋及埋件与框架连接点焊接,插接或螺纹连接,抗震效果好,与混凝土框架或钢结构框架同寿命。

2.1.2 保温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整浇在墙板内部,所以不容易受外力而破坏。而现在的施工方法是将保温层放在墙外侧,很多建筑物的保温层已被刮伤开花。

2.1.3 墙体采用焊接、螺栓连接和插接结合的安装方法,而不像传统的用砂浆等胶结材料砌筑的方法。

2.1.4 热水采暖内墙,散热均匀。采用螺栓连接和管螺纹连接,维修方便,可互换。

2.2 地面,分块组合式热水地热板可根据区域需要选择铺设,采用管螺纹连接,可拆卸,具有互换性和可维修性。

2.3 屋面,组合式非金属防水保温屋面板,采用焊接和螺栓连接,安装方便快捷,具有互换性和可维修性。由于屋面板内含有保温层和防水层,所以防水保温效果好。

2.4 穹顶, 组合式非金属保温穹顶艺术性尤其突出。可塑造任意形状造型。采用螺栓连接和焊接。施工简便快捷。

3 新概念建筑材料的优点

3.1 抗震保温墙、地面、屋面系列

本系列墙体弥补了现有墙体材料的强度低、韧性差、防水性、隔声性、抗震性不理想等缺点。本系列墙体的优点如下:

3.1.1 节能环保

由于本墙板不需要黏土,节省了大量黏土、没有灰尘、无毒无味、使环境不受污染。在工地施工过程中不需要用水搅拌,又节省了大量的水。使施工现场清洁干净无噪声。墙体内外表面均无需摸灰装饰。几乎所有工作均在工厂完成。在现场只有插接、焊接和螺栓连接,工种单一。节能环保性能尤为突出。

3.1.2 保温隔声

由于利用了多孔材料、纤维材料和聚合材料,这些材料可避免热能和冷空气传导, 板与板之间,梁板柱与板之间还填有密封材料,这些材料具有吸收声波的作用,因此,具有良好的保温隔声性能。

3.1.3 方便施工

由于所有类型和规格的墙体均在预制厂浇筑成型,成品运往施工现场。只有安装作业在施工现场进行,因此安装工作简单快捷,大大缩短工期,干净而文明。安装方式有焊接、螺栓连接、承插连接。所以安装时可选用所需的类型和规格、模数、规格齐全,无须现场切割。

3.1.4 与各专业协同作业

由于本墙内和楼板内有预留的适合各专业(暖通、给排水、电气照明、监控系统、有线电视系统、通讯系统、太阳能利用系统等)管线管路的空间通道。尤其在装修阶段无需再破坏墙体和楼板铺设各种管线、管路。 新概念墙体和楼板的这些优点无论是从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方法上都是史无前例的创举。

3.1.5 装饰性强

由于本系列产品均在模具中成型,产品的各表面均平整光滑,所以无须在其表面抹灰装饰,只有与梁板柱焊接的缝隙需同梁板柱一起修饰即可。 除了上述模数制以外,若为了达到艺术表现的目的,还可制作特殊的模具来达到想要的艺术装饰效果。

3.1.6 太阳能墙体和屋面的保温性

由于太阳能墙体表面有无数微小的孔将太阳能收集板转换的热能通过墙板和屋面板的夹层将热空气循环传导,将冷空气排除。在达到预定的温度时自动启动电能存储器。将这部分电能补偿给常规的电网。这是一向永远免费的能源。

3.1.7 热水地热板和墙板

本地热板和墙板为分块组合式板块,在需要保温的部位布置,不需要的部位可用不加热的板块。这样有选择的布置还可灵活更换。维修时可关闭该板块,方便更换。互换性强。

3.1.8 复合水落管

本系列无机复合水落管克服了传统的铁皮水落管和PVC水落管的易碎易变型的缺点。强度高不变形,防水性能好,耐久性极佳。表面装饰性极强,样式繁多。

3.2 箱式变电站壳体

3.2.1 节能环保

由于本箱体用非金属材料代替了金属材料,不用在表面涂漆,避免锈蚀,绝缘性极佳,不污染环境。还节省了大量的金属材料。寿命远远超过金属箱体。由于该箱体突出的隔潮性能,还适合地下,节省了地面空间, 对美化环境更有利。

3.2.2 绝缘防潮通风

由于本箱体的无机层内夹有有机层,所以对隔绝潮气有极佳的效果,达到了突出的绝缘性能。在夹层中还设有通风道,通风口处于隐蔽位置,以防雨水溅入,保证了内外空气流通,达到了散热目的和避免结露。

3.2.3 安装方便快捷

由于箱体是在模具中成型,所以规格准确安装方便快捷, 生产周期短。

3.2.4 外观装饰及耐久性

由于本箱体材料的质地坚硬特性,所以能制作出平整光滑的而赋予艺术色彩的外观造型。既美观又坚固耐久。使箱体与周围景观融于一体。

4 新概念建筑结构的技术优点

新概念建筑的结构应是在满足抗震和结构稳定和安全的前提下达到轻体高强,安装便捷。

4.1 材料 新概念墙板由轻型骨料、增强材料、保温材料、防水材料、密封材料、隔声材料、预埋件与连接件等复合构成。

4.2 规格 新概念墙板的规格是遵照一定的模数设计的,以便制造与安装以及标准化推广。

4.3 性能 轻体高强. 由于本产品由高强轻质量复合混凝土和增强材料构成,并采用了合理的构造形式及配筋,所以其抗压强度、抗冲击强度、韧性等均高于普通陶粒砖,而重量比普通砌体要轻得多。

建筑艺术的概念篇3

关键词:造型艺术;符号语言;象征语言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185-01

所谓造型艺术是以一定物质材料和手段创造的平面、立体的具有空间物象的形象。造型艺术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进行过艺术加工的、具有一定目的性的作品,它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接触到的标志(图腾)、雕塑、绘画、建筑、书法、摄影等等都属于造型艺术。

而符号,有人将它概括为“符号是心灵写给大自然的情书”。这不仅仅是一个优美的比喻,而且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它不仅是一个信息的载体,更重要的是在造型艺术中,作为一种“语言”表达最大限度地展现了造型艺术的感染力。

一、符号语言是造型艺术中形态的高度概括性表达

即符号能够对形体造型进行归纳和总结。吉萨的金字塔群抑或是托尔特克人的太阳和月亮金字塔都呈现出以三角形为棱边的四棱锥或截顶四棱锥形,远古人类选择这种造型作为寄托他们智慧、财富和理想的伟大建筑物的形象,决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其独特的力学原理使这个结构能负荷比它自身沉重得多的重量。

二、符号语言是造型艺术中主体精神与物质世界的象征性表达

(一)符号是造型艺术的一种象征语言

符号在造型艺术中具有很强的象征性,主要表现为用象征或隐喻的方法来表达创意。造型符号语言的载体可以包括: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书法等等。以建筑为例,对于建筑造型符号象征性的表现,或者将建筑作为一种造型艺术的象征符号来表现的时候可以运用建筑的环境、平面和立面的设计来实现,其中还包括了立面与平面的综合表达,环境、平面、立面三者的综合表达等等。

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它作为意裔新奥尔良市民怀念祖国、显示传统、增进团结而建的一个物质象征符号,体现出了强烈的象征语言特征:整个广场呈圆形,其中水池占了1/3,水池中伸出一个高低错落、由板岩、大理石和鹅乱石等砌成的意大利半岛地图的复制品。水池被分成三股,穿过“地图”象征着意大利的三大河流,而“半岛”两侧的水池则代表了亚得里亚和第勒尼安海。这些象征性的隐喻充分反映出对故土的怀念和热爱。还有周围同心弧形柱廊,分别由五种罗马柱式组成(塔斯干柱、多立克柱、爱奥尼柱、科林斯柱和混合柱式),它们用不同的材料制成,并漆成了鲜艳的铁红、黄和橙红色,给原本严肃的广场增添了活跃和戏谑的气氛。从这个建筑来看,不难发现它实际上是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建筑历史符号拼帖而成的一个建筑环境,这些特定历史建筑符号在脱离了原有的环境之后,象征意义发生了改变,共同组成了新环境的造型象征符号。

(二)符号是造型艺术中精神与物质的表现语言

符号在造型艺术中不仅满足着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且反映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造型的审美认识和精神需求。从这一层面上看,最能将造型艺术精神和物质进行符号语言展现的应该算是华裔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先生主持的卢浮宫博物馆的扩建设工程。在设计中设计师运用了一个三角形的“金字塔”符号作为整个卢浮宫博物馆的入口。“金字塔”入口的位置与原来的呈围合型的三栋建筑的主入口形成轴线关系,从构图法则的角度使其成为卢佛宫广场的中心,在人们的视线焦点上,加强了入口造型符号在这一环境中的地位。确定这个三角形形的“金字塔”造型符号,不仅仅是从埃及古老的建筑中抽取了一个几何造型,而是考虑到卢浮宫广场是一个一面开敞的矩形广场,从空间上来说共四个面,金字塔的底座也是四个面,与庭院具有平行关系,容易与广场环境相协调。在符号的材料语言上,“金字塔”入口造型选择玻璃饰面,玻璃是透明体,给底下各层带来了自然的采光和活力。尽管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被过多强调了力学的奇迹,但我们无法忽视金字塔千百年来在人们心中形成的伟大而神秘的象征意义。

三、结论

造型艺术中符号语言的表达是广泛的,符号的概念已经远远不再是人们传统上理解上的语言符号,而是扩展到了人们生活当中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在造型艺术设计当中,符号概念承载着文化、美学、文脉的发展,为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架起了精神与物质之间的桥梁,有时人们对造型中的符号依赖甚至超越了语言符号,这也就决定了人们对于造型艺术中符号的概念研究和认识要向着更深的层次去挖掘,来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物质与精神审美的要求。

建筑艺术的概念篇4

摘要:本文简述当代世界设计潮流,扼要论述了中国与西欧建筑(室内)的历史,概述了极少主义的定义和衡量作品的准则,阐述设计师应立足国情和本土文化,进行继承和创造性的发展。

关键词:极少主义艺术;表现主义;自然主义;生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们的素质与文化修养的提高。“设计”已完全深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古有训之:“一室之不制,何以天下国家为”。室内设计也随之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今世界设计思潮百花齐放,各有其说。有的呼吁“人文主义”;有的遵循“简约主义”;还有的倡导“极少主义”等等。

1极少主义概念。

所谓“极少主义”,起源于60年代北美洲的一场现代雕塑运动。它是在特殊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对一系列压力所产生的反应,尤其是对同时代与运动所形成的艺术风气的批判。如抽象主义、波普艺术及视幻艺术。因此通过大量具有挑战性的彻底的研究和实验,一个多样化的艺术产物浮出水面。其目的在于以“最少”的手段获得“最大”的张力。确切地说,极少主义艺术如同一股绞合的绳索,以简单、基本的几何结构,去掉多余的装饰元素,追求其最基本的成分。因此,所有的引经据典都被排除在外,除了在特殊场合反复出现的实体造型。它的确涉及到连续性生产的工业水准———或是选择原料(既包括传统原料,也包括工业原料),以便与位置、场地、主体、环境等因素建立密切的联系。

“极少主义”与“简约主义”有着不同的概念。

“简约”的宗旨是“以装饰为主”,就是所谓的轻装修重装饰,这是我国近年来人们提出的一种说法。

“极少主义”更讲究线条简洁明快、活泼愉快、庄重大方利于营造气氛,但不失于文化底蕴。

2衡量作品的准则。

衡量一种建筑流派(室内流派)或一件建筑作品(室内作品)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它是否有强大的生命力。简而言之,大凡有生命力的作品,无一不是与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物质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具体的说,所有的绘画、雕塑艺术作品几乎都是从建筑中派生出来的,从建筑发展的历史看,那些只凭个人好恶而随心所欲地发挥自己“才华”而不顾及当时,当地的物质技术条件的设计,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是注定要被淘汰的。例如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的代表们竟然没有一件可以付诸实施的建筑作品。

虽说建筑(室内)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但它具有技术与艺术的双重性。建筑虽不象绘画雕塑那样直接反映社会生活,但可以通过它自身的尺度感、体量感、材料的质感、造型、色彩以及建筑(室内)自身的绘画雕塑艺术给人以巨大的震撼,这种震撼是强烈的。当你跨入故宫太和殿的大门之后,首先被巨大的空间尺度所控制,高大耸立的柱子给人以挺拔向上的感觉,精美华丽的彩画不能不使人为之惊叹。然而这种宏伟的艺术效果绝不是随心所欲所能创造出来的。任何一个成功的建筑(室内)设计,无一不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任何一种建筑(室内)形式以及它的装饰艺术手法的形成都取决于它的材料特性,材料特性决定了建筑自身的结构特点,结构特点决定了装饰艺术的形式手法。这就是建筑艺术的一种形式可以久远地流传而不衰的内在原因,也就是艺术生命力的强大之所在。

材料的更新促进了建筑结构的变化,结构的变化又促进了建筑形式的演变,建筑形式变了,那么它的装饰艺术手法自然也就变了。这就是说新生的事物一定会以强大的生命力去突破传统势力的束缚而创造出新的艺术手法。

建筑的形式变了,室内设计的手法也肯定随着变化。建筑的设计是室内设计的载体,室内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建筑的影响,而建筑也受材料的及工艺的限制。追其根源,当然是由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的文化素质所决定的。

3中国的建筑文化。

中国有着自己的国情及三千年的文化历史。

有世界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有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故宫群建筑,还有祖先留下来的大量保存完好的历代建筑物。随着世界的共同进步,带有中国传统的砖、瓦、木结构逐渐被钢筋混凝土、钢材、玻璃、石才所代替。在中国加入WTO后的国际景下,现代设计应运而生,但是有着中国独特文化底蕴的园林怎样与现代建筑挂钩,以及怎样体现中国自己的文化特征不得不引起现代设计师的深思。世界一体化是不是就意味着大众化和新朝化或两者兼之。这就说明现代设计不仅仅只局限于加入建筑符号就符合设计的发展方向,更着重于设计体现的文化底蕴。

原始社会使用大自然的石器工具,夏代有了村落,商代有了城镇,到汉代建筑与家具有了初步特色,直至唐代建筑与室内有了更大的突破,有了一整套严格的建筑与室内的建设模式,明、清两代把建筑发挥到了极致,尤其把木材的特性发挥到极点,极具繁缛与华丽。从建立新中国到八十年代建筑与家具趋于简化。虽然在系列中以木材为主,但也有新材料的发现与运用。当代新型材料层出不尽,又具有高超的工艺。建筑与室内设计日渐重要,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设计思潮各有千秋,但哪种思潮是主流,哪种思潮是支流?面临新世纪经贸一体化的呼声日响,世界建筑也随着一体化,世界室内设计也逐步一体化,此时如何保持或体现民族特色?地域不同其环境也不同,造就的人也不同,其文化习惯也都不同,其建筑及室内也应不同。材料可能相同,但形式与空间应有文化与习惯的不同。所以设计的发展方向应与人文与地理与环境与习惯相协调,合理地运用现代材料,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环境与室内居住环境,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内涵。

现代材料以钢材、混凝土、玻璃、石才、乳胶漆及现代工业生产的化学材料为主。建筑也由原先的浑厚向简洁明快高耸发展。室内设计也有室内转向室外,以便于接近大自然。空间设计的多样化,装饰繁简、位置的讲究,照明灯光的合理设置,营造气氛颜色的运用,适于人体活动尺寸的调节,以及材料给人的感受等,都能成为影响设计思潮的因素。

4西欧建筑文化。

纵观欧洲建筑历史的发展长河,意大利胜产优质石才,由此而产生了梁板结构的特定形式,建造出无比辉煌的古希腊建筑。火山灰的运用产生了原始的混凝土结构,新的结构创造出大跨度的穹顶建筑,所以宏伟的罗马建筑便诞生了。两河流域的土坯建筑演变成波斯建筑。哥特教堂结构的精美、尺寸的巨大、色彩的迷离神幻唤起人们的激情。巴洛克建筑几乎把装饰艺术发展到极致,创造了一种登峰造极的、动荡的、放荡不羁的、光怪陆离的装饰形象,以至发展到一种病态的装饰艺术。

5极少主义的追求。

从一般意义上说,极少主义艺术的基础是将建筑简化至最基本的成分,如空间、光线、及造型,而非机械地减少、否定,去掉多余的装饰,抑或崇尚清教徒式的生活准则,即使这样,浮浅的阅读概念,依然可能会对预定的外表或一系列准则产生错误的概念(如单调的白色或对空白的迷恋),这将导致过分简化。“极少主义艺术”定义的概念性,使其不得不融入某种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极少主义艺术的批判眼光对准的是预先确立的概念,与此不同的是,不含任何社会思想体系的极少主义建筑是现代建筑某些方面的补充或延续,它具有极端规范的抽象概念,在当今建筑实践中被广泛的采用,同时也是运用高精密度光洁材料及干净利落的技术线条的典范。它与场地及环境形成强烈的对话———改变并赋予它们以新的个性,并以多重反复作为品质的保证,以达到整体的统一。

“极少主义艺术”的室内设计追求简洁明快,以简洁的线条和几何体来满足功能与气氛的营造。但同时含有独特的文化底蕴。

在当今建筑与室内设计以“人文主义”为主,引进“自然主义”,追求简洁明快的潮流中,“极少主义艺术”似乎只是一条支流,但不得不承认其有独特的见解,也可以说是建筑与室内设计的某种补充与延续。在它追求质朴的同时也很讲究线条的变化,灯光的照明也极具韵味,有它自身的准则和规律,同时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

6结论

通观历史长河,室内设计的发展虽有其社会背景,也就是朝代的更替,社会的安稳与动乱。更有人为的继承、创造和发展。它遵循着“简单———复杂———简单”这一规律。设计是为人服务的,中国当今建筑与室内设计的发展、应着重于中国人文文化,地理环境、风土人情,深究其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与室内设计的宝贵资料,应从中发掘、继承和创造。因此作为设计师必须了解历史、了解本土文化、了解各种材料、了解人体工程学、了解时代技术才能创造出适应社会、适应生活、引导潮流有生命力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朱小平。欧洲建筑与装饰艺术[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建筑艺术的概念篇5

关键词:美术;设计;工艺美术;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研究和探讨美术、设计和工艺美术之间的关系是研究美术以及美术相关学科必须研究的课题。研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就要从这三者的概念入手。了解它们的内涵从而区别和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从三者的概念、表现形式和分类阐述这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一、设计的概念、表现形式和分类

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

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它包含于一切人造物品的形成过程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从人类有意识地制造和使用原始的工具和装饰品开始,人类的设计文明便开始萌发了。设计的萌芽阶段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其特征是用石、木、骨等自然材料来加工制作成各种工具。设计便是造物活动进行预先的计划,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理解为设计。

在设计概念的产生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人类能从事有意识、有目的的劳动,因而产生了石器生产的目的性,这种生产的目的性,正是设计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物质的和文化的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造型、色彩、装饰)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观。

一般分为两大类:日用工艺、陈设工艺。我国工艺美术品的制作较早,如新石器时代已有彩陶,商代以前已有刻纹白陶,商代已有玉器等,写实的造型和图案化的手法即表现出很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它们的生产,常因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文化技术水平、民族习尚和审美观点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

人类早期使用的石器一般是打制成形的,较为粗糙,通常称打制石器时代为“旧石器时代”。通过观察世界各地遗址中发现的石器,人们可以了解到人类设计概念产生和演化的过程。事实上,整个人类的设计文明就已在这里萌发了。

二、美术的概念、表现形式和类别

美术,指占据一定空间、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一般指除了建筑艺术之外的造型艺术的通称。“美术”这一名词始见于欧洲17世纪,也有人认为正式出现于18世纪中叶。近代日本以汉字意译,前后传入中国,开始普遍应用。也称“造型艺术”。按照目的可分为两大类,即:纯美术和工艺美术两类。

这里我们可以从美术的概念看到美术的大概念包括了工艺美术。工艺美术是美术的一个分支。

美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

在艺术分类中,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类型。

美术的主要表现形式: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

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纸、布、木板、粘土、大理石、塑料等),通过造型的手段,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十七世纪欧洲开始使用这一名称时 ,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我“五四”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时,也具有相当于整个艺术的涵义。例如鲁迅在一九一三年解释“美术”一词时写道:“美术为词……译自英之爱忒。爱忒云者,原出希腊,其谊为艺。随后不久,我国另以“艺术”,一词翻译“爱忒”,“美术”一词便成为专指绘画等视觉艺术的名称了。

三、工艺美术的概念、表现形式及类别

实用性艺术同样包括两大类:工艺美术和建筑。目前,国内外对工艺美术这个概念的理解虽有不同的看法,但按照通常的说法,工艺美术包括了传统手工艺品、现代工业美术和商业美术三大部分。传统手工艺品如玉雕、象牙雕刻、漆器、金属工艺品等;现代工业美术(或称“工业设计”)包括一切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的适用而美观的生活用品(如花布、陶瓷、玻璃器皿、家具、地毯、家用电器等),以及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机械的造型和色彩设计;现代商业美术主要是指商品标志、包装装潢和商业广告等。建筑之所以也属于美术的范围,那是由建筑本身包含的技术科学和艺术的两重性所决定的。任何一座建筑物总是以具有某种空间形体的物质结构矗立在大地上的,这就必然有一个造型是否美观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筑和雕塑一样是一种非常具体的造型艺术。

工艺美术是造型艺术之一。它是一种集装饰、绘画、雕塑为一体的空间性的综合艺术。工艺美术品是以美术的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它是因人们的实际生活要求而产生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极密切的关系。

工艺美术通常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的突出特点是物质生产与美的创造相结合,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并具有审美特性. 造型艺术之一。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故通常具有双重性质: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精神方面的审美性。

综上所述,设计是一种有意识指导下的行为过程,是一种意识形态指导下的活动。这种行为过程包含了美术这一意识形态。而美术又包含了它的分支之一的工艺美术。因此我们说美术是包含在设计中,而工艺美术又包含在美术中。这就是设计、美术和工艺美术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史》主编:屈健 宋晓峰 王旭 西北大学出版社

建筑艺术的概念篇6

画境的影响;文学的影响;绘画与雕塑的影响;科学和理性主义的影响。正是这些影响

赋予1750-1950这个时期以统一性,并对日后产生难以估量的巨大震慑。

关键词 影响;建筑设计;画境;理性主义

鉴于后现代社会的复杂化和多元化,包括建筑在内的各类设计相互影响,以及与人文、科技和派生的各类新学科的交叉,使得“博就是专”成为新的原则。与此同时,这个咨询满天,处处都是转眼即消的电子形象的高科技世界又引起“反智”、“弱智”风的后现代反思,解构向结构的质问和环保主义者的抨击而再次陷入与1750-1950年建筑设计思想演变类似的挣扎与错综复杂之中。

1750-1950,那是一个为革新而努力的光荣时代,是经历浪漫主义、复古主义、折衷主义和理性主义、功能主义的时代,建筑的设计思想由受考古学、历史学、宗教绘画,乡村画境的影响向受机械、土木、材料与功能和新的空间观念的影响转变。十八世纪的建筑师们爱好历史的暗示,为比拟辩护,不对称的造景,畸形的细部,东方的原型和形象化的手法,这些新的想法,并非循序渐进,简单地一个接替着一个,而是在以后整个两世纪中,它们用不同的组合与不同的表现,总是不断地出现。正是这点赋予1750-1950这个时期以统一性,并对日后产生难以估量的巨大震慑。(1)

1、 十八世纪末的四大巨匠(人物的影响)

十八世纪末的建筑中有四位建筑师的工作是卓越的:既约翰·索恩,E·L·部雷,C·N·勒杜,J·N·L·迪朗。当复古主义的巨大鸿沟将它们的建筑与勒·柯西耶和包豪斯的建筑隔开的时期中,它们的建筑的确是一个新时代的建筑。

索恩接受了先辈近乎于巴洛克式的设计语言并加以升华,以至于带有些离经叛道的风味。在它的作品里可以看到一种满不在乎主义的影子,随心所欲地设计并不在乎是哥特式的或古典的,抛弃所谓的原则。另外,他有着约翰·萨默森称之为的“对考古学的病态激情”,它的作品同样表现出在部雷,勒杜作品中发现的两个特点:对空墙壁和死窗户的一种忧郁的偏爱和从石棺中寻找创造山花的灵感。他拥护新奇为主的学说,用颠倒古典题材和正常结构关系的手法,或混合古典部件成为奇怪的组合方法,以得到新颖的构图。部雷的贡献在于他认为“建筑效果的起因是光”,“球形是最可爱的形象”,因为它显示出极端的多样性寓于最大的一致性,它能造成对心灵单一的和更有力的一击,“因为振奋的心灵不愿为细致的装饰而扫兴”。部雷以轻视古代大师而自豪,他企图代之以研究自然的方法,将思想驰骋于他认为的“尚属开端”的艺术之中。勒杜很可能是“隐喻风格”和“表现主义”的先驱,他开创了“会说话的建筑”的先例。正如他设计的妓院平面图表征着对男性生殖器的崇拜,他提出建筑多少应具有象征性这个概念:“一座大厦的平面并不是从功能而来的某种结果,而是运用概念在设计中有意识地表现功能”,这也许可以称之为早期的概念设计萌芽。迪朗的实用与造价最低原则显现出他超人的经济预念,“公共的或私人的用途,使人愉快和保护人类乃是建筑的目标”将设计第一次与艺术区分开来。

让人感动的是迪朗还热情接受了法国国库仅负担得起纯功利性的建筑物的限制,他实在是一个很能适应环境和以愉悦心境设计的大师,这一点尤其值得学习和赞赏。

2、 画境的影响

在古希腊,主导的建筑类型是神庙;在欧洲中世纪是教堂;在文艺复兴时期是府邸;而1750年之后能对建筑一般理论的影响最大的,那就是别墅了。由于其多样性,相对有限的规模和不受限制的地盘,使对浪漫主义的嗜好得以充分表现。当时敏感性结合着叫做美学的新学科出现了,它的前提基于两种艺术:文学和风景画。作者将新美学理论总结在三点上:既美丽、崇高、画境。由此建筑变成了诗歌的一种,它的动人效果来自在观察者心中一幻思激起的浪漫形象的力量,更易于以文化教养和性情去加以联想。

崇高通常被归之于多洞穴的山峦和其它使人敬畏的景物的一种性质。在热衷于伤感诗歌的年代,它与建筑联系的特性就是阴暗朦胧。源泉山庄设计的像一座夸张的舞台布景,由一座高276英尺的八角塔楼放射出巨大的过高的翼厅组成。它那些雕刻模仿古老橡木油饰的木构件,以及它的彩色玻璃窗造成使来访者形容为“一种与崇高差不多的效果”。 画境起源于英国人对自然风景的喜爱,这导致对花园和私人园林布局不要刻板的普遍愿望。与中国式的园林或自由布局有关,早在1685年,公众的注意力就被非正规的优点和新颖新奇的喜好吸引了?“你会认为它不是真的,而是画得精美绝伦的一幅风景画”,这是小普林尼形容他在托斯卡的别墅环境的用语。在人工设置的山石和瀑布之中引进建筑物作为景色组成部分使得乡村建筑基本上看成能使自然风景更有“画意”。事实上,仅仅坚持窗户一定要对着最好的风景这一点就能迫使一位建筑师创造出许多他未曾梦见的如画般的形式和组合。不规则不仅有突出的画境,而且是调整不同大小和形状房间的最便利的方法,由此,实用和画境便统一起来了。

3、文学的影响

确实存在一两座公认有艺术价值的建筑物,既造得质量差,住进去又很难受。如果一座建筑物的艺术价值主要依靠在文学浪漫主义的隐喻上,或是出于形式上随心所欲的“雕刻的”性质,则这种房子根本不是建筑,而使用其它艺术中借来的美丽装饰打扮起来的想入非非的构筑物。但矛盾的是此种构筑物却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建筑师争相模仿和变形,从这里可以看到建筑所要传达的哲学意义上的“真、善、美”已被文学中的某种观念打断,像对丑的艺术价值的一种感受,对真实的重要性的一种过敏,这些对建筑都产生了激烈的影响,同时也确实影响了所有的视觉艺术。从建筑多少带点感觉的东西这点来讲,它的影响是根本性的。“新奇使得一个怪物也显得迷人,并甚至使自然的缺陷也能引起快感”。

美感不但与美丽有关,也可由崇高和画境引起,艺术与丑未必是不相容这个观念,使“真实之光辉”作为柏拉图主义者的美的定义。人们也早已懂得那些现实生活中抽的东西,在艺术中可能是美的。狄德罗曾说过“在诗歌中是可以容忍丑陋和恐怖的”。雨果认为“美,不过是人们喜欢的自然界中小小的和几乎微不足道的部分,而万物的生机都是上帝所喜欢的”。由此粗俗与丑陋不再是戏剧成分,而成了先锋派的圈子里完全成了精神生活之崇高的同义词。中世纪的宗教雕刻,博希的奇异绘画,威廉·巴特菲尔德的“行动建筑”,在十九世纪中叶,对某些艺术家来说,丑陋具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它使人喜爱坦率的真实,尽管有些生硬,喜爱男性的朴素,尽管有些粗俗,但丑的风格至少具有不至于成为娇里娇气的价值。由此产生了反学院派倾向,哲学上的是实证主义和对传统的好与坏持无所谓态度的放任主义,和具有强大设计气魄的“野蛮状态”。然而有趣的是建筑师本人通常都确信自己正在创作异常美丽的作品。

更普遍,更敏感的文学影响,就是渴望表现真诚。言语并不构成罪体,它们反之栖息在思想中。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就具有一种“无情的坦率”。赖特在《自然住宅》中指出“第一感觉,就是渴望现实,渴望真诚”。卢梭作为一个极端民主主义者在《忏悔录》中写道:“艺术的真诚是现时代的特色。”卢梭的气质与许多革命建筑师的气质相一致,极端热情,充满了以不朽形式来祭奉他认为独特经历的冲动,并为将个人的赎罪启示传达给人类而竭尽心力。在崇拜真诚中,设计者极力强调自发的价值,“动了真情”来自绝对真诚的高度严肃性。真诚同时隐藏着一种刺激的愿望,使他与野性联系在一起,粗糙混凝土表面展现了“新粗野主义”的真诚含义,它受真诚的极端主义和裸露主义分子的影响,也受所有对妖娆和妩媚的清教图式的厌恶的影响。追求真诚有助于对风格的怀疑,但其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和不受外界奴役的性格,使得建筑难以与环境调和。

4、绘画和雕塑的影响

十九世纪对绘画和雕塑影响最深的便是抽象艺术。抽象艺术具备许多新的性质:作为“研究”之艺术,作为以本身为目标之艺术,作为创造“惊奇”之艺术,作为“非艺术之艺术和所谓”纯粹艺术“之艺术。(2)此时,被看成与建筑有关的三种主要抽象艺术表现形式有:棱角的形式(立体主义),结构的形式(构成主义和要素主义),弯曲的形式(表现主义)。

抽象主义作为研究起源于赛尚的试验绘画,这位大师在谈到自己的作品时就像一个正勇敢地追寻新知识领域的科学家,他认为自然界的形式全可以用立方体、圆柱体、球体和锥体来理解。“为艺术而艺术”出自维克多·库辛,因为抽象艺术特别现代,它不仅是这个时代创制的而且只有它才是这个时代精神的真正表现。在1920年代出现的拼贴画使得对一群物体的描绘与物体本身的区别不存在了,这意味着建筑在作为一件艺术品与其构成组件简也没有固有的区别。惊奇的成分,作为本身就可以刻意追求,由此1920年出现的野性状态的“达达集团”得以对任何本身不受常规约束的“有生命之艺术”称号。

立体主义也是一个对建筑影响甚深的艺术派系,它是风格派和构成主义的来源,以其轮廓互相贯穿而著称。蒙德里安的构成在建筑上有相当大的启示作用。在一座矩形建筑物周围或里面活动,可以被看成四度空间,因为我们的时代抛弃了过去的静态视觉,在立体主义基础上引出新的空间观念--“时间-空间”概念,它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非欧几何有微妙的联系,三次空间以上的多维空间概念,引进速度和位移尺度概念,打破几何学的三维性。柯布西耶称第四度空间是由于使用造型方法的一种特别恰当的和谐所引起的无限逃逸时刻,这是视错觉的表现。正如萨瓦别墅将其各个方面都挖空,使得任何实的断面都表现出内部和外部空间难解难分的互相贯穿。包豪斯校舍用玻璃处理的广泛透明性正如1911-1912毕加索的画那样,又是正面的又是侧面的打乱时空逻辑,将绘画变有限为无限的神奇力量引入建筑设计之中。

对于艺术的思索有时与对于科学的思索一样是相当严肃和认真的,有时它又表现出放肆的一面。在随后涌现的更为复杂的绘画流派,如大地主义,行为绘画,表演艺术,照相写实,超现实主义雕塑,最简派艺术,偶发艺术,大色域绘画和波普艺术等使得艺术领域再现文艺复兴似的前所未有的繁荣,引起设计风格的巨大变化,这些无论是前卫或者后卫的东西正如同艺术的花园里任何俗气的和清高的花都是组成其繁荣的一部分那样,不可缺少,只要作品具有两种强烈的效果:一种是视觉的,一种是观念的。这一点对建筑的表现和母题都影响巨大。

5、科学和理性主义的影响

离开科学的艺术--就像失却了灵魂的身体,数学在很大程度上对于理解透视的法则,明暗的分配,色彩的作用是必须的。光学和力学也是必须的,不然的话,我们将向盲人般在黑暗中行走……

从某种意义来讲,作为严肃科学的考古学对于历史的连续性研究中就特别强调古迹的科学分析与精确描测,由此而引发了十八世纪复古主义的理性主义。不管建筑与情感之间的结合探索多么深刻,建筑与科学之间的结合必将永远存在,在这点基础上可以认为建筑形式本质上是带有科学意味的结构形式,而设计则是建立在科学计算基础上的。桥梁设计是牵扯到如重的活荷载效应,水力问题等科学性的典范,它曾被看作是砌筑拱券或石头切割法的扩展,作为一门技艺而非设计存在的。当跨度更大,并且使用更能受力的材料时,运用数学的应力分析变得更为重要。“土木”便应运而生。新的建筑形式出现后,鉴于钢筋混凝土的材料技术的计算问题,纯形式与美感甚至也要量化考虑,建筑设计不得不求助于土木工程。军事工程B·F·德贝利多便是一位杰出的土木工程师,他对于静力学和拱稳定颇有研究,而且还进行了确定材料强度的试验。工程学终于支配了现代建筑的思索,“建筑业处在一种自卑感中寻求与他们离开的弟兄的更紧密的联合”。

转贴于

功能主义与理性主义随之兴起,理性主义“并不意味着那种以采用朴素的构件形状和便宜的材料去表现结构经济性的类型,它仅仅意味着将美的效果限定在逻辑地遵循构件的本性上,其第一美德是表明作为其构造目的之坚固,而后才是不同建筑类型有关的便利,最后是装饰,它在于建筑总体的安排恰当”。(3)建筑要求推理多于灵感,要求真实的知识多于热情。古希腊曾使用的大理石神庙的结构符合已经由虔诚传统确定的古风的木构形式,因而多立克的精神在于以显示合理的结构体系为背景去寻找装饰。时代的进步而产生的新的公共建筑如医院,剧场和监狱,都引起强烈的功能语言对理性主义提出挑战,强调了通风、光照、视听、重力热水系统,采暖纳凉诸多技术问题,对此诗情画意完全束手无策。形式追随功能,缺点成了设计改良之母,整个设计思潮改变了。

生物学观念因其与环境的密切联系也倍受瞩目。“有机的”是导入建筑的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当我们把某种材料压制陈固定形式时,这形式是机械的。有机的形则是天生的,“他”成型于内部发展之时,并随着组织的成长不断变幻形式。就有机建筑而言,则指由内而外发展的建筑,它与其存在的条件相一致,与环境天然融合,它的目标是整体性的。设计者被要求具备的不是出众的刺激的敏锐,而是协调感。作者指出建筑与生物共同具有这四个特点:有机体与环境,器官的相互作用,形式与功能的关系,生命力本身的原理。

自然界是最伟大的造形师,生物学提供了“形态学”的概念,由此而有了仿生的概念,除了形态和功能的提示,还拥有自然力,和类神经的网络联系等更深入的学问。从西班牙的戈地的畸形建筑到赖特的有机建筑到文丘里的解构隐喻主义,都很大程度受到自然的刺激而产生的灵感。这个课题对未来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

……

建筑至今仍在科学与艺术中摇摆不定,这并非是件坏事,正是因为对这个问题的思索才会形成如此众多的风格和我们现在看到的各式建筑。极端同样能创造出好的建筑这一点也毋庸置疑;而折衷主义排除偏见的同时也以自身的哲学成为特有的风格;科学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建筑的功能也极大程度地丰富了建筑的内涵;“建筑网络”与“建筑树型系统”以一条主干和纷繁的枝叶正在蓬勃地努力向上伸展,其散落在各处的脉络也以其自身的规律求取生机。

参考文献

(1)(2)(3)《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1750-1950》  彼德·柯林斯

Influence·Architectural Ideology from 1750 to 1950

Zhu Ningjia

(School of Design, Southern Yantze University,Wuxi 214036)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to architectural design ideology in recent times. It includes the influence on figure; the influence on picture sense; the influence on literature; the influence on picture and sculpture; the influence on science and reason. It is the factors which give the times from 1750 to 1950 unity and cause great

shaking uncalculated in the future.

建筑艺术的概念篇7

关键词: 建筑装饰艺术 层次 南阳汉画馆 设计

一、问题意识和研究意义

长期以来,建筑学与建筑装饰艺术这两个既紧密联系又归属不同教学领域的专业,往往习惯站在自身的角度解释各自的研究内容,由此逐渐形成了工学范畴的建筑学与人文范畴艺术学的差异。这种依据学科分类法形成的认知态度,在不同院校直接影响了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评价标准,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最终直接影响了学生就业能力。这种对学科分类宗旨的误解,普遍存在于我国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教学实践中,其直接不良后果是对艺术类生源就业预期产生负面影响。因为那些掌握着实用技能的工科生,由于其知识结构更适合社会需要,就业能力明显高于艺术类毕业生。

笔者试图以南阳汉化馆装饰艺术设计为实例,通过建筑与建筑装饰艺术关系的解析,就自己在艺术院校执教设计课程教学的实践体验,说明艺术教育是有可能参与社会经济建设中的,艺术教育与科学技术是可以较好地结合的。这种探索教学理念的活动,不仅仅是一个教学理论问题,它在大学毕业生就业日趋困难的时代背景下,对如何培养社会急需艺术人才有着直接的启发意义,也对如何在具体课程中体现大学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组织好教学活动有一定理论借鉴意义。

二、建筑装饰艺术的基本结构

由于建筑装饰的艺术形式因时因地甚至受思潮的影响,往往呈现多变性,因而千百年来对装饰艺术的建筑文化价值褒贬不一,也影响了人们对建筑装饰艺术在传递人类文化作用方面的看法。事实上,建筑不仅具有使用功能,而且具有隐含于使用中的某种精神意义。当建筑的使用功能与精神意义体现了人们的社会观念时,建筑才可能完整地发挥出应尽的社会职责。由于建筑体现精神意义的方式过于抽象,人们很难理解建筑的这种职责。建筑装饰艺术的作用就是有效地帮助人们认识建筑的这种社会职责。一切建筑装饰艺术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协同建筑,从各个层面上将这种职责充分地体现出来。正因如此,建筑与建筑装饰原本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是由于学科分类使艺术教育脱离了原本。据此而论,艺术教育特别是设计艺术教育是有可能参与社会经济建设中的。

由于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对建筑装饰艺术持不同态度,这种态度的倾向性会影响对建筑装饰艺术的接受认知程度。基本三分法的观点,可以认为任何一个地点的建筑装饰艺术都同时存在三个作用不同又相互联系的基本结构层次。

1.判断层次

指帮助人们对建筑特征,场所的占有,领域的开合及方向连续性等空间环境性质进行判断的层次。

人们通常基于两种不同层次的含义来理解建筑。第一种含义以建筑的使用功能为依据的理解,即空间功能属性的理解。第二种含义是感受者对建筑代码的认同程度。建筑的意义是否被认同,可以认为是人们对建筑实体理解和解释的结果。建筑空间由形式化的点、线、面、体实体构成,它们确定了空间外在的基本形状。同时空间特性的识别还依赖环境提供的线索来引导,包括视觉的引导手段。

南阳汉化馆判断层次装饰的作用就在于,通过装饰式样的不同安排向人们解释博物馆建筑代码的含义,从视觉上引导人们理解博物馆的空间特性。在这一层次上,装饰起到背景的作用。部分感受者尽管可能对自然博物馆的建筑代码一无所知,但也能通过装饰艺术提供的脉络粗略地理解博物馆的意义。从信号侦察理论看,意义多数依靠情境或脉络来体现。脉络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更容易对含混不清的代码作出确切的诠解。这为无意识认识建筑的一般公众理解建筑提供了可能。由于装饰艺术主要是借助视觉的特点在建筑与感受者之间起联系作用,装饰要素的不同安排,或强化或削弱了抽象的空间特性,影响着人们的观感并引起相应的心理反应。

南阳汉化馆装饰艺术设计围绕南阳汉画的特征、场所的占有感、领域边界的开合和空间的通达性及指向性等性质,使判断层次装饰主题传递出的信息,更利于人们理解博物馆收藏研究、教育宣传的功能。

2.暗示层次

指对隐含于具体装饰形态中,对建筑精神内涵有暗示作用的装饰层次。包括从空间感、量感、力度感、节奏感与和谐感中引伸出的情绪意义。例如,与具体情境与事件的不确定性相联系的精神内涵。

暗示层次的装饰主要通过式样、质感和色彩三个方面的把握来传达建筑的这种精神内涵。实现气氛创造,启发联想是暗示层次装饰的主要目的。材料通过质感、色彩来影响人们心理,人们通过由此及彼的表象联想体验材料所蕴涵的建筑意义。

例如,南阳汉化馆在建筑装饰设计中,大量选用了地方石材,试图借助材料强调原始乡土的气息,来影响人们对于博物馆的感受。同一装饰形态可以通过不同材料的质感和色彩对人们心理施加各种影响。反之,被人们体验过的材料的质感和色彩知觉经验也可使环境气氛赋有新的含义。人们可以在这种气氛感受和联想过程中,加深对建筑精神意义的理解。

由于种族、地域环境造成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人群面对同样的环境时会有不同的感受,对同一形状的材料质感及色彩表达的涵义和体验也不尽相同,有时甚至相左。因此,对于装饰艺术来说,无论其式样传达的意义多么贴切,总会留下许多“未确定点”,这些未确定点的意义需要感受者以自己的“心理意象”去解释。解释的过程就是人们用自己的过去经验主动组织和解释式样意义的过程。因此,建筑的精神内涵必须与具体情境相联系才可以接受直至被理解。

据此而论,暗示层次的装饰主题和式样,应反映出当地人对建筑装饰所能达到的认识程度。个性化装饰式样的可解释性是暗示层次装饰的基本特点。

3.观念层次

指对建筑关键特征的抽象,并可以据此类推更多性质的装饰层次。例如,将建筑分解研究的设计方法。

观念层次装饰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将建筑的关键特征抽象表达为一般概念,并作为一种具有相似结构特征的概念被人理解。这类一般概念具有帮助人们把客观建筑与心理建筑中的大量关系组织起来,使人们按归类的思维方式提取建筑知识,并根据关键特征来推断与建筑有关的性质。建筑的关键特征主要是通过说明属性的装饰式样,亦即修饰或弱化的定义程度呈现给人们的。

例如南阳汉化馆建筑设计中将室外自然元素引入室内,当把它类属于室内时,室内概念被深化,其形式被转换,从而获得自然机制参与汉画馆室内环境的新意义。

一般说来,根据观念层次定义形成的装饰手法效率很高,一旦在认知结构中形成比较固定的较为广泛的一般概念后,就能生成与此相关的形态。形象、关联和传递是建筑装饰艺术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形象是指形式与物质结构,如式样及其特征、风格等。关联是指装饰式样与建筑环境的关系。传递则指装饰图形与背景关系及视觉引导系统等。这三个基本要素是作为统一的整体而存在的,而三要素的互动结果对建筑意义则起到提醒、促进、约束、指示等背景作用。建筑装饰作为与实用功能无关,仅以美化建筑为目标的外饰物,其核心是由装饰要素提供的认知背景对认识建筑的影响程度。一切建筑装饰活动几乎都是基于对上述三种基本层次的理解,通过形态所处的不同位置,以及由诸形态之间的关联与分离的控制手法,唤醒人们对建筑意义主动解释的机能。

三、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试图表达下述观点:

1.人与建筑环境的交互关系是从感知觉开始的。而建筑装饰作为凭借感觉要素的安排是传达建筑环境意义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形态识别系统研究应该成为形态可解释性研究的基础。

2.建筑装饰是一种呈结构性层次状态的实践活动。对客观意义起解释作用的装饰形态,应根据不同情景要求创造,以利于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建筑的不同意义。

3.艺术教育特别是设计艺术教育与科学技术之间存在着诸多契合点,我们如果将这种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一定会提高艺术教育的就业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史编写组.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装饰.2001,(4).

建筑艺术的概念篇8

作为DnA(设计与建筑)建筑事务所主持人,近年来徐甜甜频获国内外建筑奖项。本文试选取独特的视角,分析这位国内建筑界颇具代表性的新锐建筑师的设计风格。

1 装置艺术与建筑的转化

建筑作为某种装置艺术时,设计者可以突破既定概念限制,从使用者的主动性出发挖掘事物本身的潜能,或许与建筑没有直接联系,但具有一定的实验前瞻性。

1.1珊瑚家具

在富美家公司的“不自然展”上,徐甜甜利用人造材料液体成型设计了珊瑚家具。硕大如珊瑚或树枝般的形象避免了日常家具秩序化模式和直白的使用功能,传达着与互动者无限种可能的体验方式和丰富的潜在自我表达,宣告了我们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

1.2金华公园厕所

设计师基于人们对厕所的生活体验,打破惯用的公厕设计模式,优化了功能并对造型进行了艺术处理。将公厕化整为零,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小空间的组合。通过对混凝土盒子的轻微折叠,产生了与日常的公厕形象较为颠覆的新形态。

此类建筑装置多为更倾向于对传统惯例的挑战和颠覆,形成某种观念建筑,以期传达某些信息和想法,同时对新概念、新形式、新的设计思路等探讨,未必投入使用,体现出强烈的实验特征。

1.3成都青城山吴山专美术馆

如何让“艺术意志”和建筑空间的功能性、内部结构等问题结合起来。如何将艺术概念延伸到建筑,使建筑成为容纳艺术空间的大型装置。徐甜甜对此的解答体现在完美的括号(Peffect Brackets)――吴山专美术馆的设计中,她提炼出艺术家吴山专作品中的元素――括号,利用符号转化的物理形态,转换成布展流线,拓展到建筑的尺度,进一步挖掘空间体验的可能性,创造出独特的建筑体量和空间体验。

2 建筑的漂浮感

建筑本身的结构拥有系统的力学逻辑和完整的重力传递系统,轻盈、悬浮等概念从本质上来说是有违惯有的自然规律,这种打破常规的手法通常会带来充满张力的视觉效果和奇异的心理感受。

2.1宋庄美术馆

宋庄美术馆一层架空,高度透明而又单薄的玻璃围合成通透的水平流动空间,展览也随之由建筑内部延伸到室外。看似单薄的柱列支撑着极具重量感的红砖立方体,红砖和玻璃连接的部分薄薄的砖檐更加凸显出建筑上部的重量感。远远望去,由大片红色切片粘土砖包裹的巨大体量仿佛漂浮于空气之中,悬浮感与巨大的重力感和重量感产生戏剧性的对比和反差。

在这场颠覆体量和重量的试验中,材料摆脱了常规的建造惯性,红砖以厚贴面形式存在而非真正用于砌筑,不仅丰富了建筑装饰风格,体现了设计师在反转物质本性上的娴熟手法,更使材料的多义性得到了更广的发挥。

2.2宋庄艺术公社

宋庄艺术公社根据功能设定了多个方形建筑盒体,建筑形态由这些类似集装箱的盒体相互随意叠压而成,堆积方法松散且无目的,如同儿童拼搭的积木游戏。这些方盒子被架离地面,飘浮在空中,和地面之间形成了一个水平通透的场所。沿小巷徐徐接近建筑时,可看到建筑体块的构成形式由远处的植根于地渐变成悬浮于空。外立面材料采用深灰色压型钢板,深灰色的涂料如同一张薄薄的卡纸将整个建筑体量包裹其中,漂浮于广场之上。

3 建筑中的女性思维

在第二届中国建筑传媒奖中,徐甜甜被提名青年建筑师奖,提名理由为“……作为一名女性设计师,徐甜甜的设计用于直面现实,积极对应问题,设计语言和策略的力量与胆量,令人印象深刻”(提名人:史建)――在此,“女性”的身份,仍是会被强调。建筑学向来推崇理性思维,一贯被看作是由男性主导的领域,设计及理论典范都极富男性特质,女性使用者的需求和女性设计师思维方式长期缺乏关注。

过多的强调性别似乎与一贯以来强调的“男女平等”的原则有悖,然而对于在公共话语中遮蔽女性独有的思维和身份,实际上是对于现实认识的一种偏颇。徐甜甜认为女性的感性本来就是一种创造力,她擅长把现实生活中具象的物体转化成设计语言,具体的概念符号化,并结合到设计中。

3.1小堡驿站文化中心

小堡驿站设计的来源是七巧板,通过这一概念将琐碎的建筑功能划分为七巧板的组件,将各功能空间沿不规则用地展开。这种集合方式同时将2000m2的公共空间细化,围合出一系列大小不一的内院,将减尺度减小到和周围的农家小院相互协调的规模。也为展览空间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墙面,建筑与展示相结合,使艺术作品在具体的空间里展现最大的表现力。

这种对某种的物体具象模仿从形象上和环境的对话,空间使用上和环境产生关联。如同儿童美好的想象,作为设计初始阶段的由头有着原始的魔力,而非仅仅是后现代建筑具象的广告、欲望和消费特征。

3.2杭州西溪“长生殿”人文讲堂(小剧场)、会议休闲中心

西溪的方案取法荷叶―杭州的象征元素,希望营造出如同源自湿地本身的景观。建筑整体圆润而富于变化,开放连续的流线和下沉的活动空间,纤细如竹子般的柱子支撑着全部的体量和屋顶。人们从地面漫步到荷叶形的屋顶平台,每一片“荷叶”上均有绿化,徜徉其中感觉如拇指姑娘漂浮在荷叶问的轻盈宜人,将湿地的美景尽收眼底。利用风、水、自然机理等元素打造出具有“通风、凉爽、散落下斑驳的阳光”的荷叶田田般的江南意向。

3.3长白山公共活动中心――树、石头和桥

DNA工作室通过与长白山的环境对话,采用模拟自然形状的手法,在设计过程中把在长白山随处可见的树、石头和桥这些景观要素“内化”成为设计的概念、景观、结构表达,在建筑身上“外化”出去。

3.3.1信息与展示――树

建筑像是路边指示的路标,连续生长的展示空间多向度地向人们提供旅游景点信息和当地游览路线。

3.3.2运动和休闲――桥

跨水楼坐落于山谷之旁,建于溪水之上。环境中与水的互动而产生的光与影成为了设计中重要的材料和语汇。与水相关的功能设置在地面层,与室外水广场连为一体;余下的空间架在水上通过“桥”――系列悬臂走廊连接起来。

3.3.3娱乐和表演――石

娱乐中心很像是山崖上的石块,有着粗糙的如同岩石般无光泽的混凝土外观。在表达结构方式的同时又象征了当地岩石山脉的意象,自然而然的融入了环境成为了当地的景观元素。石块倾斜的顶部连接起来自然形成了一个室外剧场。

4 结论

建筑艺术的概念篇9

关键词:建筑绘图;建筑师;建筑设计;非物质

设计建筑师(Designing the architect)

建筑师,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和建筑物的构想者,作为监督建设情况的客户代表,被赋予多样化的身份。有时其社会地位高,但更多的时候地位比较低。中世纪期间,绘画、雕塑和建筑是受到手工劳作局限的三种视觉艺术,同时受制于工匠行会。在这些行会中,画家和负责制造颜料的药剂师、雕塑家和金匠、建筑师和石匠、木匠相互联系(Kristeller, 1990, p. 176)。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期间,由于掌握和控制了绘图(而非建造),建筑师获得了社会地位较高的新身份。15世纪之前,图被理解成仅仅是一个两维的平面,其中的图形仅仅是表示三维物体的记号。虽然在中世纪晚期图纸逐渐被频繁运用,但有证据表明其仍然是建筑物构筑活动中的次要部分。很多训练用的图是被画在一些易于擦写的媒介上,只有那些最重要的图纸才被永久保留(Robbins, 1997, pp. 16-17)。意大利文艺复兴期间,对于图纸的认识和理解产生了重要变革。绘图被当做是三维世界真实可信的描述,同时图纸被认为是通向三维世界的窗口。由于纸张造价低廉,图纸成为建筑设计实践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视觉媒介和新再现方式。通过这种再现方式,图纸上的线条和实际物体之间建立了有比例和有尺寸的直接联系。免费 lwkoo.cn

意大利文艺复兴期间,建筑绘图产生并且成为建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建筑师成为精通视觉艺术、独立于建造行业的独特身份;建筑设计和体力劳动脱离而成为一种脑力劳动。我们现在所说的建筑师也基本上是那个时代的产物[4].建筑师和建筑绘图是同时降生、相互依赖的双生子。建筑不是源于无名工匠们知识的积累,而是以图纸为媒介的、建筑师的个体艺术创造。建筑师和建筑绘图的产生就是这一观念的体现。虽然建筑师试图否认绘图在建筑设计实践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建筑绘图仍是设计实践的基础。

建筑师、建筑绘图和建筑设计这三者的历史发展和状态是相互交织的。设计(design)这个词来源于意大利语“disegno”,原意画图。从文艺复兴意大利盛行的新柏拉图主义理论来看,disegno 暗示了在观念(idea)和事物(thing)之间存在着直接联系。如福罗瑟(Vil巑 Flusser)所言,“disegno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signum,意为符号(sign),它们之间有共同的根源”(Flusser, 1999, p. 17)。16世纪的画家和建筑师瓦萨利(Giorgio Vasari)在这个转变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他提到:“设计可以被总结成思维概念和头脑中想像的视觉表达和阐释”(Vasari, 1960, p. 205)。因此,思想不是永恒不变和先验的,它可以由创造性思维的成果来引发(Panofsky, 1968, p. 62)。帕诺夫斯基(Erwin Panofsky)指出,观念(idea)这个词不仅仅指艺术想像的内容,也指艺术想像的能力。这在16世纪中期已经成为共识。因此概念(idea)接近于想像(immaginazione)(Panofsky, 1968, p. 62)。

在15世纪的托斯卡纳(Tuscany),每个艺术家都可以设计建筑的这种推论是很容易被理解的,因为建筑设计中最关键的是作品的概念,而不是建造(Wilkinson, 1977, p. 134)。瓦萨利提倡雕塑和建筑都属于设计艺术,画家和雕塑家也可以被任命为建筑师。凯瑟琳·维尔金森(Catherine Wilkinson)提到:由于瓦萨利将设计提升成为一种艺术创造的理论,设计成为了艺术实践自由独立状态的基础。没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将无法区分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和手工工艺(例如银器加工和家具制造),也无法区分艺术家和工匠(Wilkinson, 1977, p. 134)。瓦萨利于1550年发表了有巨大影响的著作《杰出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的一生》(以下简称《一生》)[5].通过对于一些真实事件和关于他自己想法的描述,瓦萨利将艺术家描写成英雄式的人物,并且为18世纪浪漫主义运动中狂热崇拜艺术天才的情绪作了铺垫。作为第一部重要的艺术史,这本著作标志着艺术史这个学科的产生。1563年,瓦萨利创立了第一个培养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的艺术学院:佛洛伦萨的设计艺术学院。这种影响了后来意大利和一些其他地方的学院模式使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从手工业行会中脱离出来,并且用各种科目的教学模式(例如几何学)替代了作坊式的教学模式。同时,瓦萨利建立了第一个珍贵艺术品和图纸的收藏,其中,建筑图纸和艺术品原作同样受到重视。

瓦萨利推进了“艺术家建筑师通过绘图而得到训练”这一观念。但是在他的《一生》所提到的一百多位艺术家当中,只有七名是建筑师,更多被归类为雕塑家或者画家,而不是纯粹的建筑师。相比起画家和雕塑家,这种分类法暗示了建筑师身份的模糊。威格利(Mark Wigley)在讨论瓦萨利收藏的建筑图纸的时候指出了建筑图纸的模糊地位。他提到:瓦萨利……在他的每幅画上都画了一个框。通过将画面的边界遮盖起来,图像从物质世界中解放出来而被提升为独特的艺术品。但收藏中的建筑绘图都没有边框(有一个例外,帕拉第奥的设计图被装上了非常不显眼的边框)。这样做可能是为了避免框和框内建筑的构筑之间可能产生的误解和矛盾,其结果是图纸的边界是完全暴露了。建筑绘图从来没有从物质世界中完全解放出来(Wigley, 1999, p. 21)。

建筑艺术的概念篇10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概念;技术

1 建筑高度与层数的量化概念

美国著名高层建筑设计专家法・阿坎恩在他的著作中,把高层建筑定义为“其高度强烈地影响到布局、设计和使用的建筑,或者其高度创造了与一定地区和时期存在的在施工和使用方面有着不同条件的建筑”。给高层建筑以确切的定义,对城市规划、环境质量、城市减灾、建筑与结构设计、设备、材料与施工技术、社会经济效益、地域建筑文化影响等方面都十分重要。它反映着人们对高层建筑的认识、理解水平、设计概念、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认同基础。多少层以上或高度为多高的建筑物才称为高层建筑世界各国基于本国的经济技术条件及消防装备等具体情况不同,对高建筑起始高度的定义也不一致。我国规定,高层建筑包括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和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不包括单层主体建筑高度超过24m的体育馆、会堂、剧院等公共建筑,以及高层建筑中的人民防空地下室)。

联合国在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上,对高层建筑的定义取得了较统一的认识,并把高层建筑划分为四类:

第一类高层建筑:9―16层(最高到50m);

第二类高层建筑:17―25层(最高到75m);

第三类高层建筑:26―40层(最高到100m);

第四类高层建筑:40层以上(最高到100m以上)。

2 结构技术与设备综合化的概念

高层建筑的结构功能是建筑承受荷载和抵抗侧移的能力,同时也是建筑体量组成及结构艺术表达的基础。在建筑艺术形式的发展中,高层建筑的形式可谓最为复杂,这是因为它和许多学科密切相关,又常常和各种设计要求发生矛盾和冲突。现代高层建筑由于高度的竟争变得越来越纤细,所产生的重力荷载、风荷载和地震影响就愈大,因此抵抗这些荷载的结构是高层建筑设计考虑的基本方面,其结构的效能性、经济性和艺术美学效应都与高层建筑形式创意密切相关。

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建筑设计者的基本任务是:一方面要与结构工程师及其他专业的设计人员协调工作,另一方面要根据场地地质状况,高层建筑承受外力条件以及施工效率等因素,探求一个最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然而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必须由建筑设计者率先进行建筑方案设计。在进行建筑功能、环境创意及造型设计的同时,建筑设计者必须对高层建筑结构选型的合理性、经济性和抗震、抗风等安全性要求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力求实现设计者的美学愿望与艺术表现。

高层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是在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风力作用、温度作用、场地岩土特征、结构的真实效应和一些基本概念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正确思维方法去指导建筑设计,一般来说,概念设计往往比“计算设计”更为重要。

了解高层建筑结构理论并掌握结构体系性质的建筑设计者,在方案创作的立意构思阶段就能与结构工程师息息相通,提出合理的布局,采用共同的工程学语言与图式,从而产生较优的设计方案。

建筑设计者在高层建筑设计的最初阶段就必须思考这样的问题:房子的“骨架”怎样构成?结构是建筑物的骨架,不同层数、高度的高层建筑必定有不同的结构形式、不同的平面规模和尺寸与之对应,否则就会不合理、不经济、不相宜。在平面中的表现方式,结构对建筑功能组织和平面布局的影响,不同结构形式的不同特性和适用范围等等,在建筑设计者看来可能比其他方面理解、掌握结构设计知识来得更直接,与自身目的联系更为紧密,这一观察点的选择可能与结构工程师不同,但对建筑设计者而言或许更为有效。高层建筑是结合大量设备系统的协调集合体,其高度复杂性决定了安排这些系统的原则。为了发挥效能,必须具有高度逻辑性、简单、明了与直接,这些系统清楚的表明其组成部分是不一样的。对于建筑设计者而言,与结构技术一样,各设备系统的概念设计比其详细设计、“计算设计”更为实用。例如,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者应了解各类型的高层建筑应配备那些设备系统,明了那些设备用房是必须配备的,明了相应的布局要求、相应的面积、空间要求等。建筑设计者在概念设计的引导下,将结构技术与设备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才有可能产生合理、优美的高层建筑。

3 建筑文化与环境的优化概念

高层建筑的功能可因时、因事、因地而不同,有着各种各样的使用功能。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诸如高层住宅、旅馆、写字楼、科教建筑,电讯建筑以及高层工业建筑等,在其筹划、创意、实施方案、设计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也无不追寻这些功能构架,它与早期功能主义思潮相比,无疑现代人的功能创意具有超越时代观念的、开放型的功能机制,表现出新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观念,体现出建筑文化与环境的优化概念。

尺度庞大、壮观的高层建筑,特别是以组群或街区高层建筑群体出现的地区,高层建筑是城市中重要的因素。一方面建筑体形对城市空间产生巨大魅力,另一方面对于生活其间的人们来说,环境质量及空间艺术感受又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准。人们利用各种筹划环境空间的手段,为高层建筑提供一个新的使用空间,改变着局部环境和地段小气候若能遵循协调原则将新建筑纳入到环境中,将能创造出优美的新环境。

从高层建筑的特殊性出发,高层建筑的总体布局和平面空间布局,及至环境策划等方面,在使城市面貌和社会行为模式发生各种深刻质地和机理变化的同时,既塑造着城市自身的形象,又重新塑造着生活其中的人,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俗与价值观念,从心理、生理、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撞击着人类生存的一系列具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因此高层建筑的总体布局和平面空间布局不应是一般工程技术的功利主义结果,而应是人本主义与技术主义实利与审美、理性与感性、人工与自然、现代化与人类天性短期利益与长远经济、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的综合平衡,从而,体现新的建筑文化,创造新的优美环境。

4 设计者创造力及设计意识的概念

高层建筑的设计作为建筑创作,自由度与灵活性是很大的,可以“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为它符合人类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规律,也是人类智慧异性升华的必然它不应该,也不可能是一种简单的模式。但仅就高层建筑的创造性思维而言,建筑师总是面对具体的设计对象而构想,不厌其烦地在自由度与约束条件的冲突与协调中寻求平衡点。自由度是人们理念的美好愿望,总是希望多一些、灵活一些、自由一些;然而建筑是一种限制性的艺术,而建筑设计创作则是一种物化的形象思维过程,特别对于尺度高大、体量宏伟、功能技术复杂的高层建筑,它需要多学科知识,多工种配合的优化与综合。结构技术、设备、防火,交通、系统管理等等对建筑创作有着不同的要求和限制,建筑设计者如能采众长而广辟创作思路,在复杂、尖锐的冲突因素中变约束条件为逻辑创造哲理,变冲突因素为和谐机制,充分发挥创造力,亦体现了建筑设计者的设计能力。



本文由重庆天曜建筑科技提供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