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添加收藏

您好! 欢迎来到重庆天曜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微博
扫码关注官方微博
微信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电话:400-123-78798

您的位置: 主页 > 重庆天曜资讯 > 技术资讯
技术资讯

(3)展示扩展后的语言案例与理论A的不一致

发布日期:2024-01-07 来源: 本站 阅读量(

2. 意义这个哲学概念存在于语言如何起作用这个原始的观念之中。但也可以说这是一个关于一种比我们的语言更加原始的语言的观念。

让我们设想一种符合于奥古斯丁描述的语言。这种语言被用于在建筑师傅A和他的助手B之间进行交谈。A用各种建筑石料进行建筑。这些石料有:方石、柱石、板石和椽石。B要向A传递石料,并且要按照A需要石料的顺序。为此目的,他们使用了一种由“方石”、“柱石”、“板石”、“椽石”这些词组成的语言。A喊出这些词;——B按照他所学会的那种听到哪种声音就传递哪种石料的方式传递石料。——把这个看做一种完整的原始语言。

一、意义与对语言的观念

在第一节中,维特根斯坦揭示出了奥古斯丁描绘的语言图景中的“意义指称论”视角,并且通过“五个红苹果”的案例展示了这种视角的局限性。其局限性就在于,它没有考虑到各种词类的差别(“首先想到的是‘桌子’、‘椅子’、‘面包’以及人名之类的名词;其次想到某些动作和属性的名称,再次才想到其他词类,把它们看做能够自己照料自己的东西。”),因而是一种武断的、缺乏全面考虑的视角。因此,维特根斯坦在这里说:“意义这个哲学概念存在于语言如何起作用这个原始的观念之中。”

我们知道,因为缺乏对词类多样性的考虑,“意义”这个概念不能合适地覆盖所有语言现象。然而,另一方面,对于它考虑到的那部分词语来说,它基本上是合适的。因此,维特根斯坦又说:“但也可以说这是一个关于一种比我们的语言更加原始的语言的观念。”这里的“比我们的语言更加原始的语言”,就是只包括物体词语的语言,在下一段中维特根斯坦就构想了一种这样的原始语言。

关于这两句话,我想引申出两点。

首先,关于评判观念的标准——维特根斯坦说的是“原始的观念”而不是“错误的观念”,这暗示了我们的观念并不一定都要以“正确”“错误”来评判。事实上,维特根斯坦更注重的是这些观念是否“好用”,是否能够增进理解、避免误解。

其次,关于看问题的视角——维特根斯坦认为视角不是唯一的,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概念或观念去理解、刻画世界。维特根斯坦说意义概念存在于原始的观念中,由此可知,非原始的观念中就不一定存在意义概念。维特根斯坦不回答哲学问题,而是消解哲学问题,这种消解何以可能?——正是因为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看问题,消解才是可能的。往往是因为我们过于执着于使用一个不合适的视角去提问与回答,才会产生“找不到出路”的困惑,而换一个视角或许我们就能看清真相,消除困惑了。

以上两点,虽然维特根斯坦没有明确提出,但是它们贯穿维特根斯坦的整个后期哲学的思路,我觉得能够体现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精神。

二、维特根斯坦的建筑工

接下来,维特根斯坦构造了一种符合奥古斯丁语言观的原始语言。这个原始语言本身很好理解,因此不作过多的解释了。我想说的是这个问题:维特根斯坦为什么要构造这样一个原始语言?

M.McGinn的解释是,维特根斯坦想要强调:语言与行动是联系在一起的。在建筑工语言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语言不是被凭空使用的,而是与生产实践联系起来的。由此,“语言游戏”这个概念被引出,以强调语言与实践的交融性。维特根斯坦认为,对实践层面的注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消除误解。

D.G.Stern的解释是,这是维特根斯坦的一种论证策略,他称其为“method of ξ2”。具体来说,就是三步:

对于一种关于语言的理论A

(1)构造一个符合该理论的语言案例

(2)在这个例子中加入新元素(如第8节中往语言2里增加数字、颜色、“这儿”、“那儿”,等等),将(1)中的案例扩展。

(3)展示扩展后的语言案例与理论A的不一致,使得理论A显示其局限性

这个论证策略,在后面(如48节等)中也有使用。我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不要把“method of ξ2”理解为证伪。它与证伪的一个根本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想得出的结论是“理论A是错的”,而前者想说的是“理论A所持的视角是不好的”。

M.McGinn和D.G.Stern的解释,我觉得都很有道理,它们其实是从不同层面回答了上面的问题。对于两种观点的介绍都是我根据记忆写的,不过应该出入不大。至于由语言2引出的其他问题,维特根斯坦在后文基本都有讨论,我觉得到时再写比较好。

(对了,换了个题图)



本文由重庆天曜建筑科技提供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