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添加收藏

您好! 欢迎来到重庆天曜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微博
扫码关注官方微博
微信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电话:400-123-78798

您的位置: 主页 > 重庆天曜资讯 > 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2019 年建造于美国蒙大拿州黄石国家公园边缘的木质部展亭(Xylem Pavilion)

发布日期:2024-03-10 来源: 本站 阅读量(

点击标题下「第一教育专业圈」可快速关注


2022 年 3 月 15 日,今年建筑界的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授予现年 56 岁的弗朗西斯 • 凯雷,他是首位获得该奖的非洲人。普利兹克奖评审团给凯雷的评语是:“弗朗西斯 • 凯雷在极度匮乏的土地上,开创可持续发展建筑。他既是建筑师也是服务者,通过美丽、谦逊、大胆的创造力,清晰的建筑语言和成熟的思想,改善了地球上一个时常被遗忘的地区中无数居民的人生,给人带来建筑学科范畴之外的馈赠,凯雷坚守了普利兹克奖项的使命。”



在获奖的背后,是凯雷 20 多年来对以人为本、融于自然的建筑使命的守护,在不断演进的技术革新中对可持续性理念的追求。这种追求丰富并充盈着他的
每个建筑作品,闪耀着人文关怀的光芒。


凯雷出生于布基纳法索的甘多——非洲一个极度贫穷、居民受教育程度低的角落。他从小生活的村子缺水缺电,更谈不上有什么公共基础设施与优秀的建筑。因此,他 7 岁起就要奔赴 20 公里外上小学。作为村子里第一个上学的孩子,在开学前家家户户会给他一两枚硬币。这份温情与缺乏通风和自然光照的童年教室让他印象深刻。正是艰难的求学经历奠定了他日后成为建筑师的初心与动力:用自己的能力改变家乡的学校。


为了儿童拥有舒适的教室


为了实现梦想,凯恩一直努力学习。小学毕业后,他成为一名木匠,并在 1985 年获得由卡尔 • 杜伊斯堡协会提供的职业木工奖学金,前往德国柏林担任发展援助主 管的助理。白天,凯雷认真学习搭建屋顶和制作家具,晚上去夜校补习中学课程。通过不懈的努力,1995 年,凯雷获得奖学金进入柏林工业大学学习建筑学和土木工程。此时,他已经 30 岁了,但始终未曾忘记自己的初心。为了给家乡建造一所小学,凯雷在大学长期游说同学募捐,并成立了“甘多学校建筑材料”基金会,后来改名为凯雷基金会(Kéré Foundation),为家乡的儿童能够拥有舒适的教室进行募捐和宣传。


2001 年,还在上大学的凯雷带着筹集的资金和满腹学问开始在家乡建造甘多小学。摆在他面前的困难是:村庄的资源条件并不适合成本高昂、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建筑,再加上地处西非的布基纳法索每年 10 月到次年 6 月白天平均气温都在45℃以上。经济匮乏加上高温限制,该如何为当地儿童建造一座专属小学,使他们在真正的教室里愉快地学习呢?


为了“通过设计改善气候环境条件,使建筑提供基本的舒适感”,凯雷创造性地开创了将本地材料和现代工程技术相结合的设计模式:结合当地气候、资源和建筑传统,调动当地人民参与的积极性,打造当地专属的建筑。从构思到完工,凯恩都选择就地取材。物力方面,他选择用水泥强化当地最常见的黏土,锻造为具有生物气候热质量的泥砖,并通过在水中浸泡 5 天验证其坚固性。为了将冷空气保留在室内,同时促进热量顺利排出,凯恩通过砖块天花板、宽阔的悬空高架屋顶、通风塔实现了交叉通风。这样的设计既不需要空调的机械干预,又能用铁皮屋顶保护墙壁免受曝晒和雨水冲刷,同时还能 利用间接光照和遮阳室等保证光线的舒适度。可以说,凯雷因地制宜地书写了一套临时的、具有高度表达性的、在地性建筑语言,无须电力也能克服高温及黑暗。人力方面,凯雷通过建造模型说服当地居民、培训当地居民使其具备一定的职业工匠素养,带动甘多人民一次次手工槌打黏土、打造每一块砖、搭建每一个细节。



建成之后,甘多小学的学生人数逐渐增加,从 2007 年的 120 人增加到 700 人。之后,凯雷无数次返回故乡、改造学校,并在 2004 年增设教师住房,2008 年进一步扩建,2019 年增设图书馆。值得一提的是,甘多小学图书馆的建设也独具一格:混凝土屋顶上是一个个圆洞形空隙,由锯开的当地传统黏木罐所留下。如此一来,热量散发的同时又保证了足够的光线通过空洞投入室内。2004 年,甘多小学成功为凯雷赢得阿卡汗建筑奖(Aga Khan Award for Architecture)。甘多小学也被美国的《纽约时报》评选为“二战后全球最重要的 25 座建筑之一”。


得益于凯雷的开创性设计,他家乡的孩子们终于不用背井离乡就能在家门口学习了。克服了炎热与黑暗的笼罩,甘多小学校园内的小广场让孩子们可以舒适地交流休息,也让越来越多的孩子有机会享有更加美好的童年。正是出于对故乡人民的爱,凯雷怀揣着梦想走出家乡,并带着对故乡的牵挂学成归来,将蓬勃的创造力和精湛的工程技术注入到甘多小学整个的设计、建造过程之中。


凯雷的独特贡献在于,即便在最贫穷的非洲小村落,受到各种限制和挑战,但他仍能利用当地的资源条件进行开创性的融合设计,打造“自然生长”的当地特色现代化建筑。他以有限的资源为基础,对设施进行物理和现代设计,以应对极端炎热和恶劣的照明条件;以回馈社会的决心克服来自社群内部的不确定性,最终实现关注民生、尊重自然的同时,寻找到一条与西方繁华都市完全不同的道路。这样的设计模式其后被建筑界尊称为“甘多设计”。


“甘多设计”走向世界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追求建筑与自然共生的“甘多设计”,用最朴素的材料和最简朴的美学设计,达到非洲传统与技术变革的统一融合,朴实而优雅,超越了建筑本身的意义,彰显了独特的生命张力。“利用当地最容易取得的元素与材料”是凯雷作品的核心要点,经济实用又创造最大美感的极简设计应非洲环境条件而生。为此,“甘多设计”在非洲迅速得到大力推广,并通过在不同国家建造更多的小学、中学等,不断推动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2006 年,在达诺中学的建造中,凯恩选择利用桁架结构支撑起波纹金属屋顶,通过倒置的石膏拱顶散射日光,降温的同时让室内更加明亮。2016 年建造的舒尔格中学由 9 个区域组成,并围绕庭院呈“C”字环形排列,使得中心空间免受风和灰尘的影响;同时通过桉树搭建外墙,保证阳光的透射;最终以其美学品质成为布基纳法索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库杜古的地标性建筑。


为了建设幼小衔接的学校,2018 年,凯雷又主持建造了位于本加河畔的学校。该校的特色在于通过在墙壁上凿出规律小孔的方式集聚光线,提升教室、校园的自然亮度,以营造安全舒适的学习氛围。


2020 年,在位于布基纳法索库杜古的布基纳法索技术学院的建造中,凯雷特意选取了现浇的冷却黏土墙以加速建造过程;同时用桉树建造外墙,衬托倾斜的波纹金属屋顶,收集雨水的同时还能灌溉芒果园。


“甘多设计”还走出了国门。为了满足当地对中学后教育和职业培训的需求,在位于肯尼亚图尔卡纳湖畔的狮子初创园区,凯雷选取当地采石场的石头为原料,并通过堆叠的塔进行自然冷却以尽量减少空调使用,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



作为建筑师,凯雷通过建造一个又一个建筑作品,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教育建筑及其设施。此外,作为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教授,他始终以建筑为载体将自身的建筑理念传达给学生,鼓励他们把毕业项目看做是第一个真正的项目。凯雷教育家的身份也在实践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以作品作为纽带,通过培训、雇佣当地居民、帮助成年人养成职业技能、创造就业机会的方式影响着社区的长期稳定发展。可以说,迄今为止,凯雷在非洲的所有建筑项目几乎都是由他自己培训的人所建造的。正如凯雷所言:“建筑不仅是景观的标志,也是当地材料的证明,与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相结合,就可以转化为具有深远、持久影响的重要建筑物。”也正因如此,“甘多设计”才能在贫瘠的非洲大地,一路开花。


教育建筑之外……


除了教育建筑,展现以人为本、融入自然的“甘多设计”建筑在非洲也遍地开花。如 2010 年建造的马里国家公园,每一个空间细部都包裹着取自当地的天然石材,其中一座建筑更是直接搭建在天然岩石之上,完美融合在当地的自然环境中。2014 年建造的、位于布基纳法索朗戈的医疗与社会福利中心,让医生与病人都能够通过墙壁上不同高度的窗户看到屋外的风景。2010 年建造的布基纳法索国民议会、歌剧村,2013 年建造的努姆多孤儿院 等,无不闪耀着“甘多设计”的智慧光芒。


“甘多设计”除了在非洲广受欢迎以外,也走向了世界。在丹麦、德国、意大利、瑞士、英国和美国,都有其展馆和项目作品。如 2017 年建造的、位于英国伦敦的蛇形画廊,中心形状来自于一棵树,起源于在圣树下交流、庆祝、集会的西非传统;同时其漏斗形设计可收集雨水用作浇灌,寓意“对水资源短缺现象的提醒”。2019 年建造于美国蒙大拿州黄石国家公园边缘的木质部展亭(Xylem Pavilion),这座完全由当地松木建造的亭子被白杨树环抱,与周遭宁静的自然氛围浑然一体,完美贯彻了凯雷就地取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作为一个享誉全球的建筑师、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凯雷过去几十年间早已将众多奖项收入囊中。如巴黎建筑与遗产博物馆全球可持续建筑奖(2009 年)、BSI 瑞士建筑奖(2010 年)、全球豪瑞奖金奖(2012 年)、谢林建筑奖(2014 年)、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的阿诺德 •W. 布鲁纳纪念建筑奖(2017 年)、托马斯 • 杰斐逊基金会建筑奖章(2021 年)。但是他从未远离自己对建筑的初心与使命,总是想着如何为家乡、为世界奉献更多。



正如凯雷在获奖感言中所说的:“我希望惯例和定式得以改变,人们勇于追求梦想、敢于冒险。富有之辈不应因富有而浪费资源,贫困之家也不应因贫困而放弃重塑生活品质的尝试。每个人都值得拥有品质生活,每个人都值得享有适度舒适的生活。个体之间休戚与共,气候环境、民主议题、资源匮乏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立足于建筑本身,同时挑战思维定式,凯雷以一种立足于人、尊重本地传统但又兼具全球视野的全新做法,给予建筑生命力,丰富了建筑的美学境界,唤醒地方、国家、世界对建筑回归建筑本身、促进其与自然共生、可持续性发展、满足人文关怀的重新思考。


更重要的是,凯雷的建筑作品、尤其是教育建筑还提示我们,建筑既可以是灯火通明、高耸入云的现代化奢华之作,也可以是简约朴实、扎根泥土的自然之物。尤其是在资源极度匮乏的条件下,“甘多设计”的在地化建筑或许能成为一种普遍性的可能,具有推广的价值和意义。凯雷的灵感和知识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可持续的建筑生产和消费,为地球上更多偏远的角落带去安全和品质的享受,更为下一代儿童开启了学习通道,帮助他们发掘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本文作者单位系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本文原载于《上海教育》杂志2022年7月10日出版,版权所有,更多内容,请参见杂志)








本文由重庆天曜建筑科技提供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