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添加收藏

您好! 欢迎来到重庆天曜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微博
扫码关注官方微博
微信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电话:400-123-78798

您的位置: 主页 > 重庆天曜资讯 > 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校园腾挪的原型开发与集成设计—— 深圳梅丽小学案例

发布日期:2024-01-14 来源: 本站 阅读量(

本题已加入知乎圆桌 » 建筑日用指南,更多关于「建筑」的话题欢迎关注讨论。

----------

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作为切入口。

谢邀,我先讲个案例。

我的一个老师带了一个团队做一个学校的标。这个学校包括小学部和初中部(被一条马路隔开,要考虑联系方式。)老师的设计是把所有班级按年级组成院落配合植被覆盖基地。“好久没有看见过从树与树之间走去上学的学校了。”他说。专家组正好有和他很铁的朋友后来知道那个方案是他的以后很觉得不可思议:“我以为两层的房子这样平铺加这么多院子还要考虑体育设施综合楼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当时一个个面积核算了,完全可以!”评标的时候他是力挺这个方案来着,无奈还是最后落选了。我老师说那个学校的一个女校长看了他们的模型以后第一个问题是:“下雨的时候学生怎么办?”“我就回答:‘我认为小孩子经历点风雨没有问题。’”这是他的脾气,不对路的就宁愿一句话噎住你,而实际上有廊道和植被的情况下遮雨并不是问题,他只是反感校长打着一个呵护的旗号却忽视更多的东西。当然的最后的中标方案我们都很熟悉,入口广场接中轴线接教学楼前坪,教学楼照例是中轴对称的洋派建筑,再往后就是尽量沿袭“风格”的图书馆,和突然又暧昧出一些弧线的体育馆。

拍板的人不变的话,我们在探讨的就是伪命题。

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山沟沟里一间瓦房,最远的学生要在翻三个山头才能来听支教的大学毕业生讲山外的故事,这也许就是附近最好的学校了?又或者“重点高中”这种抬头的学校,军事化管理产业化运营,交几万‘赞助费’就享受和未来文理科状元一起读书的机会只是有可能高考的时候挂在别的莫名其妙的高中名下?或者你高考前,别人家长喜欢有意无意提起的那几个出国泼熊,投毒,派系斗争一路带到海外去的学校?

其实,首先应该谈教育。

Ken Robinson在TED的演讲都可以看看,

TED | Search

这里有四个讲座。他作为教育学家主要反思的是现代以来将学生像生产线上的产品一样对待,按年份,优劣来区分,灌注固定的课本内容。他的这些演讲暗合了意大利女教育学家蒙特梭利的教育方式(Montessori education)主张混年龄的教育方法,着重培养孩子动手,自学,合作的能力。他们甚至把荀子的一句话奉为经典: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If I listen I forget, if I see I remember, and if I do I understand);學至於行之而止矣(《荀子·儒效》)这里不扯远了,我给一个有意思的例子,巴厘岛的这个绿色学校。起因是创办者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快乐成长,于是他举家迁往巴厘岛,由于不满足一开始建筑师给的太普通的‘方盒子’设计,他和本地人决定用竹子建学校,摸索出来的技术越来越成熟,甚至可以吸引附近的居民和世界各地的志愿者来这里搭建这种绿色学校。小孩子在这里学习辨别野果,插秧,摔跤,编制,听世界各地的志愿者讲故事(孩子大多来自世界各地,但是明确规定了本地小孩一定要达到一定数量)。


其实中国也有年轻家长渐渐有了这种诉求,比如

首页-在家上学,在家上学联盟,China Homeschooling

, 又或者杜郎口中学这种混着蒙特梭利影子的的例子。

(微博信息,杜郎口中学,不太了解略有保留)

一方面看看这些学校的模式以及其所包含的建筑规划景观上的可以借鉴的优点有助于在学校设计中跳出传统的等级制的学校模式。另一方面,我们当然明白要这样全然改变目前来说还不太可能,但正如Ken Robinson在“如何逃出教育的死亡谷”这一演讲结尾处讲的故事:死亡谷是美国加州的大峡谷,常年干旱寸草不生,一年春天偶然的暴雨后,从来没有生命迹象的死亡谷居然开出了鲜花。Ken以此来鼓励我们改变现状的信念。所以如果结合以上所说,我们的确可以总结出一些在做学校设计时可以把握住的原则,也许不能立竿见影的改变死亡谷,但是请相信潜移默化的作用。不成系统的列举三个设计上的可能,聊表回答问题的义务。

开放空间:

玩的天性实际上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揣摩伙伴之间合作关系,文章最开始提到的庭院就是这种空间:它大小适合并含有暗示性的所属关系(属于周边几个教室),活动被监督(视觉中心)并且拥有多种可能(视觉,嗅觉,听觉,触觉)。这些都在刺激和增强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感知。

属于学生的空间

在中国的教育中信奉家长式的监督,创造一些空间用同龄人的看与被看替换师长的监督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许就是过道旁边一个小型的阅读空间,学生席地坐下正好可以挡住老师的视线。但同时,需要配套的就是在家长式监察下降时如何避免诸如学校霸陵等不良行为的发生的考虑。这样的事件可能发生在教学楼一楼楼梯背面又或者厕所。我去过一个伦敦切尔西附近的学校,设计师在设计厕所时使用的是并排单间设计,开敞的盥洗室仅用颜色与走道区隔(男厕是绿色,女厕是粉红色)

有教育暗示的空间

好的无障碍设计,生态设计,展示空间设计等等这些都在非说教的表达人与人的尊重,对环境的责任和自我才能的欣赏和被欣赏。

还是那句话,真正意义上的好学校依附的是好的教育,但是在目前的现状下花都一点的心思站在学生的立场会收获一个稍好写的结果。那样我们至少没有让事情更糟。

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不同种类的校园,它们的差别很大,很难通过一题提问,这样也很难作答。而我下面的回答,大概更切“当下中国好的校园设计(中学)是什么样子?”请允许我又一次用案例说明,而当下中国也正好就这一枚栗子。欢迎知友推荐分享更多的栗子,谢谢!

——————我是开始正式答题的分割线——————

这个问题应该是很久以前提出的,大部分回答者的答题时间也很早。时钟指向2015年,这些年教育建筑有什么进展和改变?有什么范例在悄悄地改变着世界?答案是有的——北京四中房山校区,建筑师李虎、黄文菁,OPEN建筑事务所作品这个项目登上了2015年1期的美国《Architectural Record》杂志的封面(通俗点儿说就是建筑届的时代周刊的封面),而提要就是“21世纪的学校”。当然,此前也国内外各种媒体报道,也入围了一些国际奖。

(这图我从微博搜的,图片来自一位在微博上@建筑师李虎,并向其道喜恭喜上封面的建筑爱好者,id请见右下角水印)

国内专业媒体和大众媒体均有大篇幅报道


大家都会说,设计要人性化,为使用者考虑。不论医院、学校,其实所有的建筑,我相信想要设计好的建筑师都有一颗为使用者考虑、站在对方角度设计的初心。这也是建筑师们的基本素养。
这所学校就实现啦,这所学校基本满足了你对一所中学的全部要求与想象,为学生们留足了足够的丰富的室内室外的各种空间,便于学生自发地展开各种活动。拥有宽阔明亮的走廊,走廊中间还有几十个定制的圆形书柜或各种家具装置围合成的孤岛,学生们有时候躲在里面安静地看书,有时候三两成群地聚在里面说悄悄话。。。(之后我上图吧)总之,这真是很受学生们欢迎的学校,你在里面走着就能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

现在,这所校园成为了中国中学建筑的范例,全国各地的中学校长到此参观,老有“100个中学校长来参观开会”这种事儿发生。时代在变,校长们校方们的的思维也在变,有了好的范例,大家也都想在可能的范围里尽可能地把自己的学校建设好。我有朋友的单位也在做学校,代建公司、学校校长、设计院领导、项目组头儿就联系好教育局来北京参观这个校园。

我也参观过这所学校。下图里没有水印的来自我的手机拍摄,有水印的来自水印。。。

先看组官方图片吧,媒体照(摄影师苏圣亮、夏至)

这所学校本来处在的是一个有点低洼的地势,一般的设计方就会买土回填变成平地然后就展开设计和建设了。但是这所学校的建筑师李虎没有这么做,他们创造了地形。这是这个学校设计的特点之一。把一些功能置入地下,并运用了丰富的采光设施,让地下部分也非常舒适明亮。而创造地形的最关键作用,在于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空间,各种大大小小想象不到的空间,都可以被学生们自主利用起来。


各种公共空间,便于学生开展各种活动

带自行车坡道的地下停车库入口,坡度非常舒适

采光井

屋顶种菜,每个班级有一块地儿,大家可以比赛谁种的更好。四中黄校长说,以前四中本部也给学生联系了郊外的地儿学农种菜,但是太远了不方便,一年去不了几次,孩子们也没有得到锻炼,现在学生课间啊午休啊都可以随时上来看看,照顾自己的蔬菜。

下面上一组我的手机拍摄

看台,也结合成各种公共空间





景观。实施的非常好,完成度非常高。

其实整栋学校的完成度都非常高。这是非常令人赞叹的!尽管李虎也各种吐槽施工方、吐槽各种不可抗力,但是,他们在可能的范围内尽了最大的努力!并且最终的效果也基本实现了。李虎自己说,最后他都和工地上的工人成为了朋友,他自己掏腰包给工人们买啤酒,什么地方施工错了工人不愿意改,就请他们喝啤酒,软磨硬泡地争取他们改一点,就是这样做下来的。

我们普通人都知道效果图和实际建成的差别,也有人在知乎上问有哪儿些建筑建成后没达到设计时的理念。面对这种问题我个人都没法回答,因为几乎是全部的建筑都存在这个问题,只是差多差少而已。如果说没有建筑的完成度能达到100%,那李虎他们也是付出了150%的努力达到了95%的效果,这足够了。(所以说,就我个人而言,李虎也是我非常尊敬与敬佩的建筑师之一,因为他有理想,并且也会努力实现。不是说他不会遇到阻力,谁都会遇到不理解的甲方,但是他能努力说服和改变,这中间就见功力,这也就是本事。而我们一般人可能就吐槽或抱怨,嘴上念叨,但心理上屈服命运行动上放弃了。)

扯远了,回到建筑本身

别人家的学校走廊的工作坊展示

别人家的教室(大概是历史或国学?)

别人家的阅览室

他家的阅览室图书馆不光学生可以来,学生家长也可以办家长卡来,黄校长说特别欣慰的是看到周末有学生一家三口来阅览室看书。

写不下去了,别人家还有可攀岩的墙壁等等呢。。。现在的孩子好幸福,好羡慕啊哈。我参观时学校已经开学几个月了,很多建筑在使用前是一个样子,使用后就是另一个样子,连建筑师自己都不忍心回去看的样子。但是这个学校不是,这是一所越用越好的学校。

这所校园,它所营造的环境,也在改变着在这所学校上学的学生。这不是一所私立或者国际学校,这是一所公立的,只要住在它周边就可以进去读书的学校。因为位置在城郊,以前周边有一些家庭环境不那么好的孩子也进入这所学校念书,黄校长说,开学第一天集合时,有的孩子是穿睡衣来报道的,也有孩子不那么懂礼貌。但是在这里上课后,被这么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影响,他们都特别爱这所学校,也都特别积极地表现,希望自己的所言所行能和学校匹配。我觉得,这就是建筑带来的改变。

这个项目也第一次让我有一点信心,建筑还有那么一点点的力量,能够改变世界。它不光改变了、影响了在这所学校念书的学生,令人欣慰的是,它也在渐渐影响着更多的有理想有抱负的校长,每个人都希望做出好的改变,令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这大概也是我用爪机打了这么长的答案的原因,希望对大家能有点帮助。让我们乐观一些,充满希望。谢谢~

好的设计未必等于好的校园。我们先谈好的设计,先把大学和中小学以及幼儿园分成两类。其中中小学幼儿园又要把可以不按照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以及教育建筑规范的农村学校以及城市旧校翻新以及针对外籍子弟的国际学校并双语学校这三类分开来讨论才有意义。这几年,随着规划管理和规范执行日益严格,要求极其细致。那些新建的中小学其实利用规范和规划的合理变动范围很小。由此在管理和功能上借鉴大量国外例子其实毫无实际意义。这种规划和规范的钳制下,学校慢慢和住宅一样形成了标准格局,有趣的是时间一久,学校的使用方也接受了这种格局而对改变反而不习惯。这点为广大很少做教育建筑的建筑师所诟病。在这种情况下,所谓创新就在两个方面,一个就是立面设计或者布局上遵循传统布局稍稍拗个造型。还有一种是洞悉了规范和规划的弹性,不断在空间和使用可能性上触碰壁垒,但这种创新很辛苦,需要不少次的专家会的论证以及校方的合作和决心。这类创新不是专业教育建筑设计者很难一眼看出创新以及创新可实施性。深圳福田的8+1学校设计竞赛中那个1最后的胜利者其实就是传统格局拗了造型,但显然评委中有大量几乎没设计过学校的建筑师没有洞悉这个看上去容易实施的方案在规范强条上有四倒五个致命伤,反而看上去激进的第二名张佳晶老师的方案,其实在实施上并没有问题,反而创新地解决了规范的硬性要求带来的困局。我看了不少回答,基本都是很少做或者至少没做过规范和规划冲突的学校设计的。不太知道如今规划的随意,但规划管理的严格,教育规划执行的细致苛刻,相关消防,停车规范的死板还有国家预算管理(这点更是许多没做过学校的建筑师所不理解的)的严肃之间建筑师的挣扎。当然这也不是建筑师不创新的借口,不过了解这些难处,推人及己,想必吐槽就不会那么随意了。

这二十年,大学城造了那么多,成就了几个院士和大师,但能感动你的校园有几个呢?想想,还是几十年前的旧校区吧。所以好设计未必等于好校区。

这五年来我们也试图在满足规范和规划管理以及使用新需求以及创造魔幻现实主义建筑。我理解我们方案不被入选的理由,毕竟要有想象力同时有决心,还是难的,安全总是做好的决定。

最后中标好像是庄慎老师,虽然他的作品没我戏剧性,但对规范的理解和创新上我觉得还是很棒的。

中标是个很实用的方案,这个第二名对我而言当时是有些不服气。现在想来也正常。

这个设计从认可到现在已经2年了,克服了大量规范上的挑战,看到了建成的曙光了,业主的决心比我大呐。

本回答以深圳天华操刀设计的校园实践项目为案例,来展示什么是好的校园设计?

以及如何才能设计好一个面向未来的新型校园?


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及现代教育发展趋势,城市校园正面临着诸多挑战:紧缺的学位供给、匮乏的功能空间、落后的配套设施、大量的安全隐患。城市校园现状已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理念对校园空间提出的新要求。

▲深圳外国语学校东海附属小学(效果图)

2018年,在集约土地、高密度的城市状况下,深圳福田区迎来了新一轮中小学建设高潮,催生出重塑校园空间及品质的契机。由深圳天华主导设计的深圳外国语学校东海附属小学扩建改造,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基地周边

▲改扩建前的校园

深圳外国语学校东海附属小学,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临近城市主干道,基地周围是林立的高层住宅区。学校创建于2000年,面临着设施老化,功能教室欠缺,办公空间不足等问题。


/ 60天极速完成的设计总包项目 /

▲总平面图

▲轴测图

▲校园入口透视

相比于设计一座新校园,改扩建工程受到更多场地条件的制约。加之要保正不影响学生正常上课,项目施工只能利用短暂的暑假时间。如何在短短60天内快速且高质量完成建造任务,成为设计方和施工方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千名学生,几十位教师,在校园里学习工作的他们,比任何施工方和开发商更有发言权。”设计团队进行了大量前期调研及访谈,并让师生参与全过程设计讨论,将使用者需求真正纳入到设计考量范畴之内。

▲施工过程照片


2018年6月25日,STEAM中心基坑开挖

7月2日,办公楼拆除部分完成,完成基坑开挖

7月14日,钢结构现场安装

7月26日,钢结构封顶

8月7日,老教学楼立面翻新完成

8月26日,外立面及室内安装完成

9月7日,全面竣工

9月15日,举行开学典礼并正式投入使用


在整个项目的设计施工过程中,深圳天华作为设计总包方有效串联起各专业及相关单位,严格把控时间进度及工程质量,在保证设计品质的基础上,大大提高整个项目的完成效率。


/ 挑战传统范式,复合使用空间 /

富有设计巧思的新型校园,就像一座有着良好规划的城市:分区明确、空间多样、高效运作。此次改扩建,便基于这样的设计思路而展开。

设计团队对原有的教学综合楼空间进行分区梳理,将其中的功能教室“释放”,整合到新建的STEAM中心里,并植入多样的教学场所;教师办公空间南侧的扩建,则与原有办公楼浑然一体,高效复合利用。

▲设计思路

立面,是这座微型城市的表情。“千城一面”用以形容许多校园的”范式“建筑立面亦不为过。设计团队尝试挑战范式。

新建筑的立面设计,采用了竖向划分开窗模数,以不同的功能空间和层数为依据,将模数进行叠加变化,形成立面节奏。新建筑采用的褐色铝板,与老建筑的涂料颜色保持统一,新老建筑和谐共处。

▲校园鸟瞰,效果图与实景图对照

作为对外的公共界面,学校入口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新的入口,以金属构件的线条感和造型,限定出不同分区和流线的同时,成为界面的焦点。

▲校园入口,界面的焦点

新建于基地西北角的STEAM*中心,采用基本的长方体几何布局,使建筑用地更为集约,最大限度地释放出开敞空间。

▲STEAM中心外观

STEAM中心的教室设计与排布不再循规蹈矩,跳脱出以往单调统一的模式,更加强调公共活动。

半开放管乐室设于首层,驻足室外便可观赏学生演奏;二三四层为美术教室、自然教室等;大空间阶梯教室位于顶层,其室内外过渡的前厅,满溢阳光,充满了更多灵活使用的可能性。从阶梯教室拾级而上,到达室外屋面,又是一番新的天地——康体设施与生态菜园相映成趣,为多元化教学创造了更丰富的场景。

▲教室前走廊

▲自然科学教室

▲管乐教室

▲未来教室

▲创客教室

▲阶梯教室

▲阶梯教室外前厅

教师的办公空间,同样是此次改扩建关注的重点。设计团队在对原有办公楼室内进行改造升级的基础上,于南侧扩建四层办公楼,与原有综合楼共同组成全新的教学办公区。

▲从操场望向扩建的教师办公楼

▲扩建的教师办公楼与操场上的学生

在8m×8m面宽尺度的基础上,将原有隔墙和天花去除后重新配置空间,办公与午休复合使用;面向操场的扩建部分,两层通高的公共休息平台,触发新公共空间的诞生;一层改造为教职工餐厅,作为用餐场所的同时,也可供教师讨论、开会使用,呈现出更为开放的办公形态。

▲办公空间

▲通高的公共休息平台

▲一楼教师餐厅


更开放的公共空间,更复合的空间功能,成为新型校园空间发展趋势。

深圳天华将凭借丰富的设计总包经验及高品质的设计追求,在未来的教育类建筑实践中,创造更多可能性。

▲一层平面
▲二、三、四层平面
▲五层平面
▲STEAM中心立面
▲STEAM中心剖面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深圳外国语学校东海附属小学

项目类型:建筑

项目地点:深圳市福田区

建成状态:建成

建设时间:2018年6月-8月

建筑面积:9615平方米

业主:深圳外国语学校东海附属小学

代建单位:深圳市万科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深圳市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以上案例来自深圳天华建筑

好的校园设计,我们认为有以下几条原则

1) 致力于以环境激发学习和交流;

2) 塑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境;

3) 将场所发展为师长、伙伴外的第三教师;

4) 呈现社区记忆,拓展地方历史;

5) 促进校园自治、开放与共享;

6) 强化空间的灵活自主与多样性;

7) 建造安全舒适、真实自然的建筑。


上面这七点,其实是【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的指导原则,从开始到现在这个计划已经进行了三年。

作为全国最大的移民城市,2020年,深圳的基础教育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10月10日,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在央视的《对话》节目访谈中说:“未来的五年,深圳会新建、新提供74万个学位,要投入4000、5000亿,把新来的或者是在深圳出生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做好",王伟中在访谈中还表示,“深圳学位供给压力较大,最近3年已投入约2200多亿元规划建设从幼儿园到初中的学校”,“目前已解决了孩子的入学问题,将进一步研究如何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在央视《对话》节目访谈现场

作为深圳中心区的福田区,随着人口的增长,学位需求亦呈爆发式增长,为缓解学位紧缺困境,众多学校不得不在原本有限的校园用地内通过加密、拆建进行大幅升级改造,然而福田区的这一波校园建设大潮受到城市用地紧张,设计规范和管理机制较为滞后,以及公众参与缺失等多方面制约。不仅仅是福田区,深圳大量接踵而至的改扩建项目及未来校园的设计都将面临相同的挑战。

如何在“74万新学位”和现行规范的双重压力之下,创造一批高品质校园;如何以校园环境为介质,实现教育现代化从量到质的转变;如何通过更新观念、创新校园空间来满足教育改革需求;如何在美好的校园环境中塑造学生的未来价值观,成为放在城市管理部门、规划审批部门、建筑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始于2017年的“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在设计和管理上大胆创新,为深圳市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校园建设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福田样本”。

2017年7月,红岭实验小学(原名“安托山小学”)的报建方案就突出体现了日趋严峻的城市用地和学位紧缺问题,以及当前校园建设所面临的设计规范僵化过时、校园建筑千篇一律、无法对接未来素质教育要求等现实问题。时任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福田管理局副局长的周红玫及其团队为了避免高密度改造热潮在城市中心催生又一批品质不高的校园,组织了“安托山小学设计提案评审&集约土地下的学校设计模式探索工作坊”。在这次工作坊中,诸多由红岭实验小学引发的思考被提出,高密度学校引发的新问题和加剧的老问题第一次得到了全面的反思。这也成为“新校园行动计划”的前奏。

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在三家设计机构中脱颖而出,对工作坊中提出的问题均做出了开创性回应,挑战僵化的规范和既有学校的模式,呈现了生动与丰富的校园空间和纯粹而又贴切的校园美学品质。2019年10月16日,深圳红岭实验小学举行开办仪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红岭实验小学已成为“网红”新校园,建成一个月时间内校方已接待参观团队60余个。

▲深圳红岭实验小学/源计划(建筑)工作室

作为“新校园计划”的前奏,与红岭实验小学同期启动的还有两所代表学校——石厦小学和梅丽小学。其中石厦小学由王维仁建筑研究室设计,梅丽小学则来自深圳WAU建筑事务所。

▲石厦小学/王维仁建筑设计研究室


▲梅丽小学/WAU建筑事务所


在红岭实验小学以及随后的石厦小学、梅丽小学等一系列高密度新校园个案的创新设计实践基础上,深圳福田区的中小学建设遇到的复杂现实问题真实映射出高密度增量之下的深圳城市发展的独特性。新一轮中小学校拆建大潮已经来临,国家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新时期的城市发展、生育政策、教育政策,以及家长和社会各界对下一代成长的新理念和新愿景,都对校园的规模和品质提出了极高要求。这是福田区全面提升校园建设水平、提升校园文化,进一步推动中小学教育发展的珍贵历史契机。

2018年年初,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福田管理局尝试在建筑设计管理体制上进行创新,将福田区亟待开展设计的8所中小学和1所幼儿园项目协同起来,输出新校园的共同理念,推出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8+1”建筑联展,作为“新校园行动计划”的2018年首批实施项目。

“新校园行动计划”采用联展的创新机制,于2018年1月31日向全国公开征集创意提案,2月7日报名截止,短短8个自然日内,集聚了国内外89家设计单位报名参与,既有中国新建筑推手张永和领衔加盟,也有中生代主力建筑师龚维敏、汤桦、董功、刘宇扬、肖毅强、刘珩、张之杨等人携手助力,还有新锐建筑力量源计划、高目、众建筑等踊跃参加,共同联手探索在城市高密度条件下,如何建设融合现代教育理念及场地自然人文精神的新型校园。

联展以集群设计或竞赛实践为基础,汲取并延伸国际建筑实践展经验,邀请两岸三地在建筑学界和社会具有行业威望和公信力的7位专家,由黄居正及顾大庆担任策展委员会联合主席,王维仁、朱荣远、朱竞翔、孟岩、曾群担任策展委员会委员。该机制汇集学术和行业实践的精英代表,凭借“策展人”卓越的专业能力和学术影响力来保障联展的高水准和前瞻性。

“8+1”建筑联展联合策展人

在“新校园行动计划”伊始,策展委员会提出了七点设计原则:1) 致力于以环境激发学习和交流;2) 塑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境;3) 将场所发展为师长、伙伴外的第三教师;4) 呈现社区记忆,拓展地方历史;5) 促进校园自治、开放与共享;6) 强化空间的灵活自主与多样性;7) 建造安全舒适、真实自然的建筑。

基于这些原则,在85天的时间里,发起方、“8+1建筑联展”策展委员会和近百家建筑设计单位一道,为深圳这座城市贡献了9个各具特色的校园建设方案。

新沙小学/一十一建筑


新洲小学/东意建筑


景龙小学/非常建筑


福田机关二幼/施正建筑



人民小学/直向建筑



红岭中学圆岭校区/汤桦建筑设计


红岭中学石厦校区/土木石建筑设计事务所


红岭中学高中部运动场改扩建/源计划(建筑)工作室


福田中学/reMIX studio丨临界工作室


作为始终走在中国改革前沿的深圳,“联展”大大提升了其作为“设计之都”的公信力和号召力,也成功发掘了设计界的新锐力量,如一十一、土木石、reMIX临界工作室、施正等年轻事务所。

截止目前,“新校园行动计划”的学校中绝大部分已经开工建设,其中新洲小学已建成;与红岭实验小学同期启动的石厦小学、作为“新校园行动计划”延伸板块深国交新校区也已建成。

红岭中学张健校长带领策展委员会踏勘红岭高中


联展第二批学校评审会
联展第二批学校评审会福田中学校长王德久、策展委员会等

▲新洲小学/东意建筑


▲石厦小学/王维仁建筑设计研究室


2018年1月,“新校园行动计划”正式推出之际,另一个崭新的建筑学议题也在前期困扰项目推进。这9所学校多为原址改扩建,在长达2-4年的校园建设期内需要原地交叉腾挪以轮换施工,这将严重影响正常教学,并存在一系列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隐患,还将严重掣肘新校园空间布局思路。

为使联展不受校内交叉腾挪制约因素的影响,经过紧张多轮的调研和讨论,被业界称为“诺亚方舟计划”的“异地腾挪”策略横空出世,解决方向也逐渐清晰:利用城市暂时闲置而低效利用的土地或绿地,使用轻型建筑产品,轮动提供高品质的过渡校舍。这种临时的、可反复拆装、可重复利用的高品质新型轻量建筑系统,是应对突变、更短需求变化周期的最佳建筑类型。

腾挪计划于2018年1月8日推出,2月腾挪校舍用地方案和空间计划草案得到福田区重大项目教育指挥部的认可,明确各职能部门的权责,并赋权企业。2018年底,以梅丽小学为典范的三所校舍相继落成。

▲深圳梅丽小学腾挪校舍/元远建筑科技

梅丽小学腾挪校舍采用由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朱竞翔教授团队研发的创新预制装配式轻型钢结构系统,使用梁柱框架与剪力格构混合受力,自重仅为传统钢筋混凝土项目的30%,它大幅降低地基要求,承载能力更强,施工也更快。采用标准通用构件,校舍各房间可灵活搭配使用,只需调整围护体、隔断及家具,即可自由转换功能。无论大班制或小班制教室、办公室或医务间、宿舍或卫生间,均能进行互换和调节。

▲深圳梅丽小学腾挪校舍/元远建筑科技

此外,腾挪校舍教室采用多门透窗设计,增强自然采光和通风,双走廊与环型通路扩大课间活动场所。电脑室、多功能活动室、消防通道、视频监控、网络设施齐全,完全符合学校规范化建设要求。

▲梅丽小学腾挪校舍教学楼/元远建筑科技

同时项目还探索了BIM工程信息化、技术实施、组织管理等诸多方面的改革,特别重要的是项目集成了制造与建造,保证了优质工程能在建设周期短、工程预算紧的情况下顺利完成。

2019年2月26日,深圳市委常委杨洪带队赴福田区,调研梅丽小学校舍腾挪、装配式建筑新技术运用工作


-2017年7月26日,“安托山小学(现更名:红岭实验小学)设计提案评审&集约土地下的学校设计模式探索工作坊”在深圳华侨城举行。
-2018年1月31日,“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8+1”建筑联展公告发布,联展策展委员会正式对外公布。
-2018年1月31日发布召集公告,在8天报名时间内共收到来自大陆、港澳台及海外地区的89间设计机构的报名。2018年2月9日,入围单位名单公布。
-2018年3月13日,新沙小学、新洲小学、景龙小学、福田机关二幼简案评审结果公布,同时公布福田中学报名设计单位资格预审结果。
-2018年4月2日,人民小学、红岭中学高中部、红岭中学石厦校区、红岭中学园岭校区四所学校选定了入围单位。同时为福田中学选定3家入围设计机构,进入下一轮深化方案比选。
-2018年4月27日,选定北京临界空间建筑事务所作为福田中学的最终入选设计机构。至此,所有参与“联展”的“8+1”所校园均确定了最终设计机构。
-2019年10月16日,深圳红岭实验小学举行开办仪式,正式启用。

“新校园行动计划”自发起以来,已产生巨大影响力,有数十家重要媒体做数百篇报道,通过百度搜索“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8+1建筑联展”有近500万条搜索结果,并且“新校园行动计划”已经有百度百科专属词条;从2018年年度启动至今,“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8+1建筑联展”先后被光明日报、光明网、人民网、中新网、搜狐网、新浪网、腾讯网、三联生活周刊、生活周刊、南方都市报、南方网、深圳商报、建筑学报等权威大众媒体和专业媒体追踪报道,影响力触及教育、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诸多领域,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校园建设倡议和建设思想平台。

“8+1建筑联展”不仅仅汇聚了中国设计力量,同时也致力于公众参与,共谋、共建和共享,旨在快速建造过程中集聚智慧,以呈现校园设计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更着意鼓励使用者、社区居民及全社会有识之士积极参与,共同实现卓越的空间品质和高远的文化愿景,以制度创新对高品质公共建筑的遴选与实现提供持续性保障。

经过各方的不懈努力,“新校园行动计划”已有丰硕的成果和不断的实施推进。“高密度校园创新样本”红岭实验小学于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学投入使用后迅速爆红,成为“现象级”校园。2018年以梅丽小学为典范的三所校舍,开创崭新的“校舍腾挪模式”,为破解城市学校改扩建难题提供了全国首创的“福田样本”,腾挪校舍模式得以推广。“新校园行动计划”受到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肯定,全国各地校园建设主管单位的调研取经也络绎不绝。

2020年10月30日,【走向新校园: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8+1建筑联展】将在深圳少年宫开幕,本次展览是对“新校园行动计划”的首次完整记录和公开展示。以三个相关核心创新事件——红岭实验小学实践、“8+1建筑联展”以及腾挪校舍为代表,向专业界及公众呈现出一幅新校园行动的全景图,展现参与建筑师如何以建筑学专业的智慧、热情和坚守,为以往效率至上而失却童趣的校园范式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和想象。这些尝试早已超越单纯的功能和美学,它们重新定义了高密度校园、赋予教育以新的含义,更致力于在我们生活的超级城市中锚入与呵护一方方人文精神的场所。

时间:2020年10月30日—11月29日

地点:深圳市少年宫

主办: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福田管理局

协办:福田区发展与改革局 福田区教育局 福田区建筑工务署 福田区住房和建设局 深圳市少年宫 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特别支持:‍‍‍‍‍‍‍‍‍‍‍‍‍‍‍‍‍‍‍‍‍‍‍‍卓越集团 万科城建 绿景 星河控股集团 日杰瑞欣

策展人:

总策划 / 周红玫

策展委员 / 顾大庆,黄居正,孟岩,朱荣远,王维仁,朱竞翔,曾群


展览执行:

策展执行/群岛Archipelago

展览设计/众建筑

字体设计/山河水

相关活动组织/冈巧Adroit,群岛Archipelago

视频/艺启视界

布展/乐造展务

模型制作/微创模型

插画创作/以见文化


合作媒体:

建筑学报,时代建筑,世界建筑,AC建筑创作,建筑实践,UED,住区,城市中国,assbook设计食堂,光明城,有方,建筑学院,archrace,建筑畅言网

深圳特区报,三联生活周刊,新浪网,凤凰网,澎湃新闻,北京青年报


参展项目

“前奏”

红岭小学

梅丽小学

石厦小学


“8+1”项目

新沙小学(1个实施方案,2个入围方案)

新洲小学(1个实施方案,2个入围方案)

景龙小学(1个实施方案,2个入围方案)

福田机关二幼(1个实施方案,2个入围方案)

人民小学(1个实施方案,2个入围方案)

红岭中学圆岭校区(1个实施方案,2个入围方案)

红岭中学石厦校区(1个实施方案,2个入围方案)

红岭中学高中部运动场改扩建(1个实施方案,2个入围方案)

福田中学(1个实施方案,5个入围方案)


“校园腾挪”

梅丽小学

石厦小学


延伸板块

福田外国语小学

福强小学

贝赛思双语学校

深国交新校区


相关文献:

周红玫,校舍腾挪:深圳福田新校园建设中的机制创新[J].建筑学报,2019(05)

朱涛,边界内突围:深圳“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8+1建筑联展”的设计探索 [J]. 时代建筑,2020(2)

周红玫,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从红岭实验小学到“8+1”建筑联展[J]. 时代建筑,2020(2)

李劢、翟玉琨,机器,还是有机体?:由三座轻量校舍引发的理论思考[J]. 时代建筑,2020(2)

伍端,逃逸的力量:“新校园行动计划”的批判性实践[J]. 时代建筑,2020(2)

朱竞翔 韩如意 韩国日 刘鑫程 何英杰,校园腾挪的原型开发与集成设计—— 深圳梅丽小学案例,建筑学报 [J]. 2019年5期

周红玫,深圳新建筑的背后:深圳公开竞标制度的探索与实践[J].时代建筑,2014(04)

何健翔 蒋滢,深圳红岭实验小学校园[J].建筑学报,2020(01)



本文由重庆天曜建筑科技提供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