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添加收藏

您好! 欢迎来到重庆天曜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微博
扫码关注官方微博
微信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电话:400-123-78798

您的位置: 主页 > 重庆天曜资讯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我们渴望创造出“国际风格”的建筑无可厚非

发布日期:2024-02-09 来源: 本站 阅读量(

(一)从希腊神庙到悉尼歌剧院——建筑如何变成伟大的艺术?

公元前450年的古希腊,坐落在帕那塞斯山山脚坡地上的德尔斐神庙是最为神圣的地方之一——阿波罗神和9位激发了艺术家灵感的缪斯神的栖居之所。

希腊人喜欢在夜晚聚集在宫殿里讲着这些故事,渐渐地,讲希腊语的人从各个地方来到这些特殊的宫殿求神谕,这座神庙开始让人产生其他更为遥远的联想,变成了一个朝圣之地。

这里本没有城市,却逐渐在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风景中建起来精美的庙宇宫殿,和一些在艺术上很成熟的建筑、优雅的雕像和附属于神庙的娱乐性建筑,如露天体育场,剧场等,形成了繁华的城邦。

这些建筑群本身就是献祭之物,具有各种各样的功能——标出地球的中心,为神秘的神谕传达者提供住所,保证来自各个城邦的祭品的安全,为来访者和祭司提供住所,并开展体育运动和上演戏剧使他们得到娱乐——一座神庙就由此成为一座城市,甚至世界的中心。

1957年的悉尼,丹麦建筑师约翰·伍重以一些潦草但却优雅的草图赢得了悉尼歌剧院的设计委托。然而他却不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奇思妙想,于是他对设计方案作了重大修改,使得这项工程从造价很高,变成难以为继,工程一拖再拖。

在经历了解雇设计师另寻他人,筹措新资金等多重磨难后,这座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花费惊人的庞然大物不仅能够满足歌剧院的使用功能,更变成了整个澳大利亚的象征。

这就是这本充满大量精致手绘图片的入门书《建筑的故事》精彩之处——想要借简练精要地介绍建筑的基本构成,各个时期建筑风格的特色样式,传达给我们的重要信息之一:

本是实用性为主的庇护所,何以变成伟大的艺术——

文化的影响力在这里起了作用。

和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巴瑟农庙(Parthenon)一样,北京的坛,庙,宫,殿,这些能屹立多年留存下来的古建筑珍宝,虽然原本的实际功用已经完全失去,但是仍然保留着他们纯粹的艺术文化价值,会永远继续着享受荣誉的。

建筑的艺术价值,虽然可以脱离实用性存在,它却绝对不能脱离坚稳合理的结构原则而独立的。

林徽因曾经说过,“美的权衡比例,美观上的多少特征,全是人的理智技巧,在物理的限制之下,合理地解决了结构上所发生的种种问题的自然结果。人工制造和天然趋势调和至某程度,便是美术的基本,设施雕饰于必需的结构部分,是锦上添花;勉强结构纯为装饰部分,是画蛇添足,足为美术之玷。”

(二)西方建筑之美的四大规则

这本《建筑的故事》认真从细节分析了世界上多个著名建筑的特点,从而可以让普通人更深刻地理解西方建筑之美的规则:

1.秩序

人造之美不同于自然天成的地方,就在于井然有序,令人心生愉悦的秩序感,传递出简洁的几何之美和干脆利落不复杂的情绪。

不同的希腊神庙里的古典柱式都遵循着各自精密的数学比例,每一种柱式都有自己的讲究:设计爱奥尼亚柱式时,只有将楣、中楣和檐口设计为整个柱身高度的五分之一,其结果才会令人愉悦;而希腊古典柱式里最精致的科林斯柱式,柱头的高度须得跟柱身最低点的宽度相等才行。

2.平衡

只要建筑师能巧妙地调停任何种类的极端,包括旧与新,自然与人工,奢华与素朴以及阳刚与阴柔,就极有可能创造出美来。

意大利建筑大师安德烈亚·帕拉弟奥著名的作品之一,意大利维琴察的圆厅别墅,就是运用数学让局部和整体达到平衡的最佳例子——建筑的美不在于繁复的装饰,而是在于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掌握了这一点,简单的建筑也会很美。

如必须要懂的室内规范,房间的高度至少应当跟宽度相等,房间的长度与各边的正确比例应为一比一,二比三,三比四,而厅堂应该置于一个中轴之上,两翼的房间则要完全对称。

3.优雅

我们从一幢建筑作品中感受到的美的印象,不仅仅在建筑完成其抵抗的职能——容纳、跨越、遮挡——时体现的力度,更重要的是实用的同时,还兼顾表现出极致的优美和经济。

帕拉弟奥明白不是所有人都能负担起昂贵的雕饰,所以想创造出简洁的美,让所有人都负担的起,于是在政府的邀请下,他用简单的几何理念——内圆外方,辅以粗糙廉价的石材和木头,创造出他人生中最享誉世界的一座作品——简单纯粹,就是最完美的。

在那个还不相信理论的时代,他更希望这种设计理念可以传播给不能亲自来观察了解维琴察的人,所以他煞费苦心,呕心沥血绘成整整四卷书的图纸《建筑四书》,远播欧洲各国——让更多的人可以轻而易举地感受美。

当谦建筑和设计师谦逊地并不试图因其克服的困难而引起关注时,它就具有了这种优雅的品质。

4.协调

著名美国建筑师路易斯·沙利文作为第一批设计摩天大楼的人,就格外强调:一定要遵循协调的原则。

“高层建筑最主要的特征即它是高耸的,它的每一寸都必须是骄傲的、凌空的,以纯然的狂喜高耸入云,所以从头到脚它都应该是个整体,没有一根不和谐的线条。”

不出几年,他的建议就在纽约与芝加哥那些林立的地标性摩天大楼身上得到圆满的实现,也确实为这些超级城市的形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绵延千年的文化——中式建筑含蓄持久的东方美所遭受的冲击和挑战

《建筑的故事》一路从世界丰富的建筑群,讲到中国建筑史上的人类文明的奇迹。而提到中国建筑,就不得不提到为保护中国古建筑而奔走一生的著名女建筑师林徽因。

在她看来,中国建筑,不容疑义,包含好建筑应该有的三种要素。

1.实用:因地制宜,符合民生习惯。

2.坚固:不违背其主要材料之合理的结构原则,在寻常环境之下,理应屹立不倒。

3.美观:具有合理的权衡。呈现稳重,舒适,自然的外表,更要诚实地呈露全部及部分的功用,不事掩饰,不矫揉造作,勉强堆砌。

以上三点,其实和西方建筑的美的原则是异曲同工之妙。

同样发展多年,西式现代建筑依然可圈可点;可是提起经典的中式建筑,我们能想起的还是那是屹立千年的文物,比如紫禁城,五台山佛光寺。我们的城市里更多的是地标建筑,都是由中外建筑师受西方建筑理念影响下的作品。

西式建筑有其优越先进性,美则美矣,但我们几千年建筑史流传下来的民族性和智慧结晶哪里去了?

早在二十世纪,林徽因就曾一针见血地提出,在木或砖或石的建筑方面,古代的工程师和建筑师们也发挥了高度的创造性。在陵墓建筑,防御工程,桥梁工程和水利工程上都有震惊世界的伟大创造。

随着国际化接轨,我们渴望创造出“国际风格”的建筑无可厚非,毕竟很多方面确实需要与时俱进,但这不代表赋予建筑以民族特性是荒唐可笑落伍的。

中国古代的匠师们善于在自己的传统的基础上适当地吸收外来的影响,丰富了自己,但本质上中国建筑几千年来都保持着一致、一贯、明确的民族特性。千余年来分布全国的佛教建筑和回教建筑最清晰地证明了这一点。

变的应该是技术,材料,结构,不变的是本质的民族性。

林徽因还说过,“建筑是全世界的语言,当你踏上一块陌生的国土的时候,也许首先和你对话的,是这块土地上的建筑。它会以一个民族所特有的风格,向你讲述这个民族的历史,讲述这个国家所特有的美的精神,它比写在史书上的形象更真实,更具有文化内涵,带着爱的情感,走进你的心灵。”

我们热爱旅行,不就是喜欢看看“与己不同”的外面的世界吗?

如果从地域特色不再,我们从最明显的建筑中都分不清他方和故乡的差别,又有什么意义?

大楼林立一模一样的北京,纽约,悉尼,里约热内卢,这样的标准化复制真的好吗?

所以——

(四)建筑作为艺术的活力,关键来源于抓住精髓,有传承性的创新

在这个过于理性的时代里,真正的建筑大师,确实试图从基本原理出发重新创造建筑的形式,试图找到一种反映新生活的新的设计方式和建造方式。

安藤忠雄,被誉为“没文化的日本鬼才”,从没接受过正规大学教育,毫无学历背景,从拳击手跨界到建筑师。二十岁开始环游日本和欧洲,在东西两大文明辗转学习,不断接受两种文明的碰撞。

他的“教堂三部曲”看起来如此特立独行,神来一笔,前无古人;

但安藤充分运用西方建筑中提倡的现代材料、语汇以及在建筑中具社会影响力的教条,去颠覆西方强调的实用性理念;

他借用由千利休“和敬清寂”开启的东方日式审美里很重要的“侘寂”美学体验,坚持用钢筋水泥,创造出浑然天成,长在自然中的建筑,让混泥土中绽放了永恒,让冰冷的建筑充满诗意和禅意,唤起人心中,对自然的所有美好畅想。

从未停止过对建筑思考的安藤,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 成为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让世人为之惊艳惊叹。这才是一以贯之坚持本质里的民族性的有传承的创新。

千利休借月亮的倒影完成茶作

反观中国建筑的美,虽然已被世界无条件地认可,但是在现今的传承中依然有不小的误解:

走了一刀切地崇尚西式,摈弃所有的另一个极端:

肤浅地追求“形似”,而生产出不伦不类贻笑大方的丑建筑——

中国建筑的美,绝不是披挂在外表形式上,简单色彩和雕饰,特殊之式样就能展现,而是深藏产生这美观的结构的基本原则里。

普利策奖得主,英国著名建筑师帕特里克·狄龙,也就是这本《建筑的故事》的作者,是这样写道:

“只要能读懂建筑的故事,就能读懂我们人类从哪来,又将到哪里去。”

建筑从一门技术,转化为文化艺术,依然是个需要在苛刻的物理限制之下,踏实诚恳突破限制的创作挑战。它通过实用性,归属感和美,让人们产生幸福感。

人类由使两根直柱架一根横楣稳立在地平上起,到斜撑木质框架,到砖砌石砌,至建成重楼层塔,一方面是工程科学的进步,另一方面则离不开审美的创新和对多样性创作的包容。

横跨了这大开本书籍整整6页的年代表里的每个有故事的建筑,都在无言地诉说:

审美和创新促进技术进步的同时,切不可本末倒置,讨好设计而丧失根本;享受技术便捷的同时,更不能偷懒,放弃对美的追求,轻易对外来冲击妥协。

从建筑的故事上我们看的到艺术的美好,看的到中西文化的碰撞,看的到时代变迁的历史进程,看的到骄傲和无奈,更应该看的到自己。



本文由重庆天曜建筑科技提供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