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添加收藏

您好! 欢迎来到重庆天曜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微博
扫码关注官方微博
微信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电话:400-123-78798

您的位置: 主页 > 重庆天曜资讯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校区三条运河包围的三角洲区域将执行“零水浪费”目标

发布日期:2024-02-12 来源: 本站 阅读量(



校园建筑是学校给学生的“第一堂课”。学生对于学校的感知始于校园建筑,它可以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影响着学生。


随着新的创新型学校建筑兴起,教室、图书馆、体育场等校园场域正在被重新构想。学校作为学习、协作和解决问题的场所,这些建筑的设计激发了后代的建筑师和设计师的灵感。而这些建筑的目的都是通过知识和思想的交流来增强教育能力。


以下项目探讨了现代学校建筑内部的构造,理论和空间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学术界和当代实践的新思想和新趋势,每一个都体现出独特的设计过程,并采用了多种多样的空间和形式方法,体现了当今的建筑教育趋势。




01


户外学习


“ 只有将校园场所和大自然全方位的融合,才能让孩子们从真正意义上去主动接触自然和生命,从而感知并产生敬畏之心。”



项目地处上海宝山工业园区,距离市中心33公里,在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如何将学校场地资源最大化,同时满足金茂教育以教育与教学环境创新培养学生未来胜任力,致力于成为“中国未来教育先行者“的愿景。BM宝麦蓝的景观设计师认为这是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对于户外教学空间研究结果的机会。



上海金茂学校效果图 / BM宝麦蓝


通过与金茂教育的反复沟通,确定将“绿色教育”最大化地实践到校园中,让自然空间成为教室的延伸,学习不再是在教室里的被动学习,而是在学校中也能如同身处大自然一般,调动孩子们的天性,自我探索,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设计师提出了该项目的景观设计主题“当学校遇到森林”。在这个设计主题的背后,希望能够强调独立、创新、协作的教育空间,它们将与大自然碰撞和融合,这些都将产生非常奇妙的化学反应。


基于景观设计主题,并且结合功能使用需求以及地块本身条件(南北两地块合理地被一条自然河流分割),模拟森林形态及特征,最终确定将动静两种状态的森林概念 “自然森林和城市森林”融入其中。



最大限度地安排绿地、柔和景观边界,同时增加了垂直绿化以及丰富学校景观的三维设计,保证森林场景的全方位融入。




以封闭式校园为主的平坦区域形成了静谧,适合学习的自然森林。以开放型公共社区为主的河岸区域形成了活泼,适合交流的城市森林。



上海金茂宝山效果图


孩子们可以从自然森林里学会与自己相处,在城市森林里学会与他人沟通。在这种环境中学到的知识是多元的,除了满足学生们结构化的知识学习以外,还能发展他们面对挫折、社交和合作共助的能力。



感知舞台


根据最终确定的功能分区需求,设计师在自然森林中设置了不同的主题化空间。例如:云之农场、感知舞台、探险乐园、风之通道。



风之通道


作为教学空间的辅助,以“云之农场“为例,设计师布置了多个实验农场,供孩子们培养自己的植被,收获一份不一样的成就感,不同的景观植被,吸引各种昆虫前来停留,最大范围模拟户外情况,让学生们通过植物的四季生长变化,了解生命的更替;



云之农场


另一个有趣的教学空间的延伸是“探险乐园“,设计师将课余运动空间集中布置在了这个区域,布置了多个运动球场,同时模拟户外地势,设置地形起伏,让场地适合攀岩,培养孩子的探索能力和毅志力,以及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和冒险精神。




除了功能布局上的整体考虑,细节上也包含了两大亮点:内庭院景观设计和屋顶花园。内庭院的景观设计,设计师希望模糊景观和建筑的边界,在让户外空间成为辅助教学空间的同时,也把景观引入室内。




内庭院




02


标志性轮廓


“教育设施应该是独特的,通过标志性的轮廓或者布局设计,传递这所学校的精神内核与美学影响。”



西交利物浦大学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优美的环境中,与城市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快速发展的经济相得益彰。Aedas建筑师事务所为该大学的行政信息楼所做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在苏州城周围挖掘出的太湖石。



西交利物浦大学行政信息楼 / Aedas


太湖石有时被称作文人石,因为大多数时候都是文人在把玩这些石头。太湖石是经过长期波浪侵蚀的石灰岩,石身遍布孔眼。此类石头造型奇特,姿态万千,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古时候就是园艺家的挚爱。


太湖石多孔的特征被转化成带有上空空间的建筑结构,各个功能空间将建筑中的不同功能连接起来,包括行政中心、学习和资源中心、培训中心和学生活动中心。建筑中的上空空间与用户和周围的环境形成了一种互动,进而使其成为这种交互作用的核心。




不同高度的上空空间在建筑内部构成三维的苏州园林,并将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引入室内,从而使建筑具有可持续性特征。




03


可持续


“建设‘零排放’校园,保护环境,推进环保教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校重责在肩。”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位于广州南沙庆盛高铁站附近,用地面积达1.13平方公里,离香港30分钟车程距离。便利的交通将促进两个城市和校园之间的协同发展,且有利于学术课程和研究的相互补充,而非简单复制。KPF是该项目的总体规划及建筑设计的首席设计顾问(LDC)。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 / KPF


总体规划致力于统筹校区的功能需求,场地自然景观以及周围社区未来城市版图,创建一个可容纳10,000多名学生和教职员工以及满足住宿,教学科研,体育竞技,艺术表演等全功能的世界领先的校园空间。设计汲取了世界顶尖学府的成功经验,将所有专业设施汇聚在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央区域周围,以促进跨学科合作,鼓励创新并构建强大的社区模式。



校区主入口及行政楼



学术研究中心



学术研究中心 - 中央运河



学术研究中心 一层公共空间



学术研究中心 二层廊桥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于2019年秋季破土动工,设计体现前沿的可持续性和弹性措施,这些措施适用于中国大陆快速发展的沿海地区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区域。



学术研究中心 图书馆



学术研究中心 公共阅读空间


校区三条运河包围的三角洲区域将执行“零水浪费”目标,收集和过滤雨水以供再利用,并通过防涝及湿地保护措施提高基地生态抵御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将成为一个“零排放”的校园,智能电动交通网络将提供所有物料和人员的运输服务。设计把高性能建筑系统可再生能源自供给结合起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碳中和。



中央研究中心 幕墙



中央研究中心 庭院



中央研究中心 中庭



中央研究中心 实验室外部多功能区


大片的绿色空间围绕校园中心展开,说明了设计的要点是面向未来以及生态更新,将目前校园面积最小化,并有目的地保留未开发区域以供未来进行扩展。



学生宿舍 主干道



学生宿舍 餐饮休闲区



校园活动中心


主要户外协作区域和建筑物本身都将结合主动和被动热舒适策略以确保住户在此湿润微气候环境中能够获得健康、舒适和快乐。

……

想了解更多请搜索(必达建设更好的学校)公众号



本文由重庆天曜建筑科技提供

相关资讯